刀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3頁,我當太后這些年,刀豆,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七八個人一起哭,滿殿都是悲泣聲,拓跋泓聽的,心裡也有點淒涼。他無可奈何說:「朕知道你們的忠心,只是朕心意已決,你們都回去吧。太子需要你們輔佐,你們應當盡心,侍奉他如而今侍奉朕。」
李因等人如何說,拓跋泓決心已定。
但凡能有更好的選擇,他也不會選擇退位的。
退位的詔書在十四日下達,朝廷雖有議論,但最終還是接受了這一結果。
新君年幼,罷令已久的皇太后重啟垂簾聽政。
拓跋泓禪位這日,也就是拓跋宏登基之日。欽天監擇定了一良辰吉日,舉行禪位和登基大典,詔令下達之後,宮中各部便開始紛紛忙碌起來,為大典做準備,禮部擬制詔、印冊。內府的,製作新君的衣服。大典要穿的儀服,廟祭的禮服,還有上朝的朝服。從頭到腳的袞衣,冕服,旒珠,大帶,劍佩纁綬,全都要新制。除了基本的儀服,還要日常的常服也要做一些。另外,太后的儀服也要新做。登基是大事,要忙的頗不少。時間趕的很緊,馮憑招來內府的人商議此事,說:「登基大典、祭廟祭天,還有朝服,這幾樣馬虎不得,常服若是來不及,便先放一放吧。至於我的,原來的儀服還是新的,若是來不及,就用原來的罷了,皇上的得仔細一些。」
內府領命去辦了。
大典前三日,禮部的人前去宗廟請冊,代為告祭祖先。宏兒近日則停止了讀書,禮部的官員進宮來,向他講解大典之日登基的種種流程,還有禮儀規範,並給他排練演示,要他牢記在心。馮憑擔心他年小,不放心他,陪他一同學習,親自教授他。
宏兒不懂自己為何要登基,但太后跟他這樣說,他就按照這樣做。
他要登基,要當皇帝了。
父皇也是這麼跟他說的,當就當吧。
拓跋泓在太華殿中,也在關心這件事。關於登基的事,或者請示他,或者請示太后,商量著來,倒也沒什麼不快。馮憑重搬回崇政殿居住,離永安殿較近,上朝議事比較方便,拓跋泓則仍居太華殿,兩殿相臨近。宏兒,鑑於他年紀還小,仍同馮憑一道住。
吉日來到,拓跋泓勉強排開心中的不快,同太后一同出面,參加大典。拓跋泓親自將玉璽和符冊交到拓跋宏手上,而拓跋宏按照禮部大臣交給他的套路話,用著小孩帶著奶音的小嗓子,謙虛誠懇地說:「兒年幼德薄,不能當此重任,還請父皇繼續稱位。」
將玉璽推了回去。
拓跋泓再次給他授印,他再次拒絕,如此三遍,最後跪地接了印璽,說:「兒臣謹遵父皇之命。」
灑酒祭奠。
馮憑在一旁露出微笑。
禮畢,遂率群臣,往郊外祭天。
第122章 明升暗降
是夜, 馮憑回到殿中,楊信悄悄進來告訴她:「白天大典結束, 皇上讓內府的人,將玉璽符印交還至太華殿了。」
馮憑聞言, 皺眉道:「怎麼沒人告訴我?」
她問道:「是誰交接的?」
楊信說:「周贊。」
馮憑心裡很不快。拓拔泓已經讓了位, 當著眾臣將符璽交給新君, 敢情只是個形式,晚上就要回去了。
這算怎麼回事?
她還未及發表意見, 楊信覷著她神色, 又說:「皇上召見了中書令和繆, 要求從明日起, 朝中的所有章奏,有中書省謄寫兩份,一份呈遞給太后, 一份呈遞至太華殿, 由他過目。凡是需要加印的公文詔令,亦由皇上先過目。今日的奏章,中書省已經送過去了。皇上這會正在批摺子呢。」
馮憑道:「行了,我知道了。」
她心中不樂,然而還是暫時將這件事放在一邊。她眼下沒空理這個,事情還多著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