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天寥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四章 合德飛燕,大明,長生以後,江天寥廓,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趙合德家在應天府第三階,正東天祿峰西側的河西鎮。
東鎮撫司則在第五階,路途太遠,所以趙合德平常都住宿舍,只有節假日才回家,路上趙合德給家裡發了訊息,母親已經備好了酒菜。
趙合德家也是很普通的獨門獨戶。
民居大多如此,大明不喜歡修樓房,基本只有集體建築才會修得比較高,至於住房問題,大明的土地是不允許買賣的,會按戶籍分配。
房子自己修,若是有錢,可以修得豪華些,但會限高,民居不允許超過20米。
趙家是老應天府人。
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裡,但應天府在1830~1950年期間重建,不得已離了故土,建成後便又回遷了回來,因為祖上出過舉人,便被安排到了第三階,當年趙家十多口人,所以宅基地劃分了三百多平方。
因此。
趙合德家大是大,但卻挺破舊的,看得出來,是百年老宅了。
其實趙家不需要這麼大的宅基地,他們願意的話,可以跟應天府衙門置換成百平米的,大約可以獲得兩百多萬的補貼。
但這畢竟是祖宅,不到萬不得已,不會換。
至於新增人口?
如果沒有重新開戶,戶籍倒是不會變動,但要另立戶口,不是說你應天人就可以開應天戶口的,新戶口就比較嚴格了。
應天府一千五百萬人口,真正有戶籍的才五百餘萬,更多的人是來工作和求學的。
其實也沒有什麼差別。
戶籍唯一繫結的只有土地而已,其餘教育、醫療、養老,從地方各都司到南北直隸都是用的同一套標準,並無區別。
教育全面免費,醫療在非主觀病症上也是全部免費,但個人修煉出岔,這屬於自己的責任,也就不受醫療保障了,至於養老,朝廷的贍老院全部都是免費的,而且出入自由。
老人們完全可以一三五居家,二四六去贍老院聊天交友。
死後還有漏澤院,免費的墓地……
至於戶籍繫結的土地,別看應天府戶籍分宅基地,農村不僅分宅基地,更分田,只要願意種,不荒著,當地又有空閒的地,你想種多少種多少。
當然,只允許家庭種植。
而且不允許機械耕種……大明滿世界屯田,根本就不缺糧食,個人耕種一般是自給自足,至於收入問題,每耕種一畝地,朝廷每年就發放2000津貼。
別嫌少。
作物又不是不能賣,只是大多數不會去賣罷了,種田也只是為了自給自足,畢竟教育、醫療、養老都不花錢了,錢都是實打實餘下來的,人民生活非常輕鬆愜意,所謂種田,也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是真正的田園牧歌。
從各都司到南北直隸,並不存在無法跨越的鴻溝,朝廷也不喜歡人口都堆在城市,所以哪怕是最發達的應天府也才一千五百萬人口。
有戶籍的應天人更少。
當然也不存在應天戶口高人一等的情況,沒這個說法,老趙家也沒這個觀念,趙父趙母一眼看去就是那種忠實之人。
實際上也是如此。
趙家門前有半畝零碎的地,就種了些青菜蔥蒜,做菜需要的一些小料都是門前採摘的,肯在田地裡下力氣的人,總歸是接地氣的,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驕縱。
趙爸叫做趙漢年,趙媽姓張,一般都稱呼為張氏。
能夠生出趙合德這樣的女兒,趙漢年也是丰神俊逸之人,特別是鬍子很長很漂亮,看到的第一眼就想起一個詞“美髯公”。
張氏反而普通些,但氣質好,一眼看去就知道是那種賢惠的婦人,她身量不高,右腳有點跛。
聽說趙漢年和張氏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