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天寥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四章 真傳一句話,大明,長生以後,江天寥廓,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問道大典的主講可不容易,因為除了你講,還有問答環節。

在臺上,你得從早上十點,一直坐到下午六點,吳雲青幫忙拖了兩個小時,算是給蘇彧減輕負擔了。

但蘇彧表示根本不需要。

青雲老人讓位,蘇彧便懶散隨意的上臺,在蒲團上坐下,轉頭向青雲老人問道:“老頭子,你說我講什麼好?”

蘇彧無禮,青雲老人不以為忤,反而輕快笑道:“小友覺得他們能聽懂什麼,就講什麼好了,要不然,不說話也行。”

禪宗有言: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佛祖拈花講禪,可。

你蘇子潤傳道不言,亦可。

蘇彧沒有準備演講稿,因為他不準備說什麼,只是將鴉九劍橫放在膝上,就那麼坐在那裡,靜靜的望著所有人。

世人修行,皆重法門,謀求秘訣。

殊不知,修行真正的關隘就在一個“靜”字。

例如打坐。

密宗修行是七支坐法,道家是五心朝天,這個雙腿該怎麼盤,很多人研究了一輩子,但正如米晶子道長所說,盤腿要是能修成神仙,他早就拿繩子把自己綁起來了。

技法都是末流,明悟才是根本。

道家內丹修行境界為:調養、入靜、回光、築基、採藥、過三關、結丹、元嬰、神遊、純陽。

“入靜”、“回光”兩個境界,卻是一輩子都修不夠,即便是已經修到純陽,成了仙人,也離不開這兩門功夫。

入靜有三重境界,分別為:心齋、坐忘、攖寧。

莊子說: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

心齋的本質是靜定空明,能靜下來,能放空自己,才能入定內視。

莊子說: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

忘了,才能得,非忘而忘,靜到妙處,思緒不起,忘卻一切,迴歸初生之時的純真無垢,便與天地相融合,以天地為母,一呼一吸,不由自己主動,而由天地供養,是謂……胎息。

心齋可以入定,坐忘可以胎息。

而攖寧。

莊子說:殺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為物,無不將也,無不迎也;無不毀也,無不成也。其名為攖寧。攖寧也者,攖而後成者也。

這個“殺生”,是真的說殺害生靈嗎?

不是。

這裡的“生”,指的是念頭,“殺生”,是消滅念頭的生起,比坐忘後迴歸赤子純真要更高一階,是真正的無念。靜到極點,一切歸於無。

如此,方能長生。

這便是“殺生者不死”的意思。

如果能夠“殺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那便可以讓天地萬物隨心而改變,天地萬物皆可收納於己,天地萬物皆可毀滅,天地萬物皆可成就。

這便是攖寧中“攖”的現象。

以“攖寧”二字為名,這“攖”,便是嬰兒用手去抓的意思,嬰兒生下來,就要張手去抓握,有什麼抓什麼,他把東西抓牢了,其實卻沒有用力,而“攖”,可以讓你摸到宇宙萬物,但你無需去改變宇宙,宇宙自然會為你而改變。

這,便是攖寧。

入靜的功夫,那是一輩子也修不夠的。

蘇彧這次傳道,傳的才是真言大道,假傳萬卷書,真傳一句話。

蘇彧今天,傳了一個“靜”字。

胎息之靜。

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蘇彧就在到場坐了一整天,等觀眾們反應過來的時候,不僅辯答環節過去了,甚至都沒有察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總裁文裡當秘書[穿書]

賣花兒姑娘

總裁在真香的路上趕來

一年春天

穿越六零當知青,我家小院通香江

冒水指尖

返回1998

木子心

大明,長生以後

江天寥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