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龍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8章 降龍伏虎、庖丁解牛,嚼龍,屠龍氏,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b><\/b>直到此時,齊敬之才赫然發現,《青羽秘卷》總綱中的“氣為用說”已經悄然解封,隨著他的心念轉動,內裡的經文漸次綻放光華。

“心相成就,稟得一點靈光。靈光現,而後有元氣生。元氣者,後天氣復歸先天氣也,得之者如痴如醉、忘寢失寐。”

“元氣之陽者,主東方青華少陽之氣,百物之先、生化萬匯。”

“元陽所鍾,於碧海中生大桑樹,長數千丈。其樹兩根同生,互相依倚,是名扶桑。修者食桑椹,而體作金光、飛騰元宮也。”

少年不由暗暗點頭,若是沒有畢方鳥這檔子事兒,這應當就是修習《青羽秘卷》者正常前行的路徑了。

修士一旦覓得金烏靈光,先前餐霞食氣所得的後天青華少陽之氣就會復返先天、化為元陽,從而於心頭開闢出“碧海”、生長出“扶桑”,再採食樹上“桑葚”,就會“體作金光、飛騰元宮”,至此便算是登上靈臺。

此時回想起來,他當時覓得金烏靈光之後,並沒有見到什麼先天青華少陽之氣,應是被陰魔和畢方鳥截留了。

也正因未能汲取到元陽,他沒能順勢點亮“氣為用說”,以至於一直被矇在鼓裡,若非模模糊糊感應到心頭虛谷,又誤打誤撞借來神形道蘊、建起一座若木靈臺,怕是道途已然中斷。

於是,原本的碧海扶桑就變成了如今的松谷若木。

有些巧合的是,若木和扶桑木都是桑木的一種,彼此應當是親戚。

至於碧海,應當便是天台山碧海仙宗的招牌之一了,與松谷中的萬頃松濤也很有些相類,無非是兩家的根基有些差異罷了。

也就是說,少年折騰了半天,其實依舊沒有脫出《青羽秘卷》的藩籬,就如玄都觀主所言,他走上的依舊是前人走過的路,只是細節有所不同,更加契合自身而已。

“嗯,唯一美中不足……我這株若木上並沒有結出所謂的桑葚,是本來就不長?還是此前的元陽都被畢方鳥擷取,以至於沒能開花結果?”

“如今我這靈臺上六氣粗備,其中四氣或虛有其表、或指使不動,但正陽氣、沆瀣氣卻是如臂使指、質地精純,明顯已經復返先天,倒是可以等幾天,看若木上能不能結出點什麼來……”

少年心裡轉過這個念頭,隨即略過“氣為用說”後續諸般細節,翻閱起“坎離說”來。

“天地者,乾坤之象。坎離者,乾坤二用。”

“坎者,腎官也。離者,心田也。坎靜屬水,乃陰也。離動屬火,乃陽也。”

“修士復返先天、飛騰元宮,乃以心相為乾、靈臺為坤,坎離為左右。

“坎離相對、相互輪轉,坎中陽進入離中,離中陰進入坎中,則陰陽輪轉、水火相濟。”

少年看了又是暗暗點頭,如果說“氣為用說”以天台山丹法為主,那麼“坎離說”明顯更接近仙羽山天地烘爐的路數。

他仔細將《青羽秘卷》總綱的的內容梳理一遍,心中已經有數。

要穩固心相神念,“心為君論”乃是不二法門,以至於他一朝明悟便有乳虎嘯谷、吞噬陰魔之威。

要覓得金烏靈光,“神為主論”給出了撥雲見日之法,可覓得靈光、復返先天。

要飛上巢屋靈臺,“氣為用說”給出了扶桑食葚之法,同時也是“烹烏煉兔”這項水磨工夫的起始。

要陰陽水火相濟,“坎離說”同樣給出了法門,與“烹烏煉兔”類似,也是一項必須持之以恆的修行,謂之“降龍伏虎”。

這就又不得不回到《金丹圖論序》開宗明義的首段了:“大道以金丹為用,烹烏煉兔、降龍伏虎,體天法象、以時易日,而奪天地之造化,亦如日月之合璧,所以長生不死……”

至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俠骨槍魂江湖路

洛驚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