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龍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6章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嚼龍,屠龍氏,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秋運鬥樞也。”
談論至此,齊敬之已知驪山廣野這位靈臺郎果然是真材實料,與自己相比也是不遑多讓,當即由衷讚歎道:“好一個春秋運鬥樞!”
“鬥樞運動,乃是制歷明時的樞紐。北斗諸星之中,第一天樞,第二天璇,第三天璣,第四天權,第五玉衡,第六開陽,第七搖光。天樞星位列北斗第一星,七政閣以天樞君為首輔,想來緣由在此?”
驪山廣野難得被齊敬之稱讚,喜悅之餘愈發健談起來嗎,連連點頭道:“天樞、天璇、天璣、天權謂之四魁,玉衡、開陽、搖光謂之三標,四魁三標、合而為鬥,七政閣便是以這七位北斗封君為尊。”
“其實大齊七政閣之設,除了上應天星,也是為了敬奉古之帝皇先聖道統。傳說上古之時,遂皇始出,握機矩,法北斗七星,而立七政。燧皇之後,炎皇繼之,又經彤魚氏之手流傳於諸姜國度。”
“大齊信受奉行,歷兩千年衍化完善。及至今日,大齊國主潛心默運、執掌北斗權柄,四魁三標分領七政、運轉天下樞機。”
“正如先聖所言:帝王政教,當法北斗。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說到此處,驪山廣野略一猶豫,又補充道:“原本大齊立國之初,在七位北斗封君之上,還設有一位大司御,那才是真正能決定一國大政、帝車走向的國之宰相,只是此官職早已虛懸不授,轉而以天樞君為所謂的首輔了。”
“通常而言,天樞君等四位魁君的地位略高於三位標君,歷代皆由姜齊宗室和聖姜苗裔充任,極少會有例外。但無論四魁還是三標,俱為尊貴無比的要職顯爵,寧可空缺、絕不浪授。”
“七位北斗封君之外,因為天上的開陽星有一顆輔星長伴左右,也就是所謂的‘開陽重寶,故置輔翼’,故而開陽君麾下還設有一位副手,號曰開陽輔弼武德將軍,專司七政閣的值宿守衛。”
聞聽此言,齊敬之忽有所悟:“道門將北斗七星合稱為北斗七星君,尊開陽星為北極武曲星君。嗯,武曲、武德……想來在七政閣中,那位開陽君所司掌的乃是武事?”
驪山廣野一怔,接著臉上就露出歎服之色:“世兄當真是見微知著!開陽君在七政閣中確實偏重於兵政。”
“蓋因四位魁君源出聖姜,在血脈上天然與國主親近,反而不好沾手兵權。三位標君的顧忌相對更少,便在武備戎機上握有更大權柄。這樣一來,四魁和三標就達成了某種微妙的平衡。”
對於驪山廣野的馬屁,齊敬之自是坦然受之。
與此同時,他也聽懂了這廝話語中的未盡之意。
所謂北斗七政、鉤陳六輔,他已經任了鉤陳院的軍職,將來怕是與那位“斬蛟秀士、斗南一人”一般,免不了要與七政閣打交道,而偏重兵政的三位標君自然是重中之重。
念及於此,齊敬之將杯中之酒一飲而盡,略作回味才好奇問道:“我記得北斗其實有九顆星,七現而二隱,因此又被稱為九皇之神。既然連開陽輔星都對應有武德將軍,那麼北斗中的兩顆隱星應也有相應的設定?”
驪山廣野目光微凝,刻意壓低聲音道:“雖說此事在咱們這等人中算不得如何隱秘,但也不好隨意談論,而且即便是小弟,對此也是知之不詳。”
“我只是聽說過,在四魁君、三標君之外確實還有二隱君,同樣以星名為號,獲封為洞明君、隱元君。只不過這兩位隱星封君從不在人前露面,甚至連姓名也不曾流轉出來,知曉他們底細的怕是隻有國主等寥寥數人而已。”
聽驪山廣野這樣說,齊敬之便也不再刨根究底,只是輕嘆一聲:“單是一個七政閣的名目,竟就有這麼多的講頭。”
“如此倒是正應了家師所言,北斗司生司殺,養物濟人之都會也,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