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龍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6章 善惡一念、恩仇在心,嚼龍,屠龍氏,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露,又有一個黑布口袋忽然現身,先是張開大口,想要罩在我的頭上,失手之後便用鬼打牆之類的術法困住我,兜住白光就想溜走……”
齊敬之雙眸之中忽有火光跳動,語氣亦是陡然而變,森然道“你們二位不妨猜上一猜,那白光和黑口袋後來是個什麼下場?”
這句話才出口,白紙燈籠未及反應,反倒是麟山幼主猛地從少年懷裡鑽出大半個腦袋,奶兇奶凶地發聲助威“般般!”
與此同時,它還順勢伸出了一隻小爪子,偷偷摸向了少年手裡的買山錢。
眼見竟被這個小傢伙搶了先,斑奴臉上又是驚愕又是懊惱,忙不迭地仰起脖子,發出一聲懾人的低吼。
白紙燈籠明顯靈智不高,直到此時才終於後知後覺,知道自己撞上了鐵板。
它被一人二獸突然展露的兇惡氣息驚得渾身一顫,嗖的一下鑽入了前方濃霧之中,朝著那頭黑牛的方向飛去。
只是沒等它真正逃離,那霧氣之中驀地亮起一輪圓月,不由分說便將慌不擇路的白紙燈籠吞了進去。
藉著霧氣遮掩成功守株待兔的天地玄鑑仍不滿足,轉頭就衝向了濃霧深處的那頭黑牛。
驚怒交加的哞叫聲陡然大作,然而只是片刻後就消隱無蹤。
原本濃郁得化不開的白霧肉眼可見地稀薄起來,不多時就只剩下絲絲縷縷的秋日霜露之氣。
天地玄鑑志滿意得地飛了回來,鏡面之中立著兩座黑漆漆的石碑,碑頂各自懸著一盞白慘慘的紙燈籠。
“路煞屍,迷途之憂、歧路之苦,徘徊於道、為人指引,善惡參半、生死殊途,性寒、味辛、無毒,障眼目、擋煞氣、通幽冥。”
齊敬之的目光落到兩座石碑的碑文上。
這兩座石碑名目相同,最上方都刻著“擋箭碑”三字,其餘文字則不甚相同。
一座石碑上寫著“弓開絃斷,箭來碑擋。左往布袋澗,右往六桂樹。”
這一對路煞屍乃是齊敬之於前日夜裡所得,當時他便是路遇一團白光,被其貫通幽冥、改移道路,徑直引去了布袋澗。
那布袋澗山壁高聳、內裡幽深,與小松山那處上清大洞三景靈壇所在的山澗頗有些類似,若是尋常人失足落下,斷無活命之理。
齊敬之略一打量就偏轉目光,看向才煉化的另一座石碑,就見上頭寫著“花根穩固,易養成人。東往歇馬橋,西往雞鳴寨,南往白棗林,北往牛頭崖。”
想到先前那黑路神顯現的黑牛之形,他便冷哼一聲道“果然是善惡參半、生死殊途!這是存了謀財害命之心,想把我引去牛頭崖摔死。”
兩座石碑的碑文末尾還有立碑人的名姓和立碑的年月日,只是剝蝕殆盡,已經難以分辨。
據齊敬之所知,這所謂的擋箭碑乃是梅州當地風俗,靠著立碑指路的功德,給自己或家人避煞擋災,又或者保佑兒女平安長大,也有求長命富貴的。
這些擋箭碑立在道路岔口,吸納行人念頭和山中地氣,年深日久之下,其中一些就不免生出靈異,化為了所謂的路神、路鬼,也算是念念不忘、必有迴響了。
這種精魅雖然都會為人指路,但許是吸納的念頭駁雜,又或者受了不同的山氣薰染,竟是有善有惡,使得梅州百姓又敬又畏,輕易不會在夜裡趕路。
齊敬之聽說此事,反而改作夜行,遇到心懷善意的路神便以買山錢酬謝,遇到害人的自然是打殺煉化了賬。
眼見霧氣消散得差不多了,前方顯出一處路口,卻是個十字通衢,只是並無擋箭碑指路。
齊敬之將天地玄鑑收回,尋思道“我從西面的雞鳴寨而來,要往東邊歇馬橋旁的客棧落腳,那白棗林和牛頭崖卻是無暇得見了。”
他看準方向,朝東邊的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