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龍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9章 六品校尉、福德之神,嚼龍,屠龍氏,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風急天高,煙嵐俱淨。
桓王舊宮之上,忽見一鶴排空,有長唳鳴於九霄、鼓聲隆傳四野。
齊敬之本可以逐級攀登、步步為營,卻毫不猶豫地放開心懷,一次次竦身騰空、上造太階,以一種近乎蠻橫的姿態狂飆突進。
不過片刻功夫,桓王臺的石階就被他越過了十之七八。
與此同時,怒睛青羽鶴與畢方鳥的爭鬥也越發激烈。
忽然,少年躍起的身形一滯,似乎力有不逮,竟是沒能撞破攔路的無形屏障,整個人宛如折了翅膀的飛鳥急墜而下,引得臺下眾人一陣驚呼。
好在他的腦袋尚未撞上下方石階,身軀就憑空頓了一頓,旋即腰身向上一折、雙腳穩穩地踩在石階上,險之又險地解除了倒懸傾覆之危。
緊接著,兩足落地生根的少年就催運起更為霸道的勁力,再一次騰躍而起,將破障的鼓聲接續。
見此情景,桓王臺下的軍漢們張大了嘴巴,下意識發出滿足的讚歎。
然而其中類似李神弦、左藥師這種高手,臉上的神情就要複雜得多。
他們此前為了巴結一下那位鉤陳院長史,從而在爭鬥中佔得先機,明裡暗裡也沒少攀登過桓王臺,但無一例外都折戟沉沙,以至於到現在都沒有人得授軍職,甚至此前根本就不知道鉤陳院竟然有這種章程。
這些人也最是清楚登臺之難,越往上就越難。
於是,在接下來的片刻光景裡,當他們每每看到少年狼狽墜落,難免感同身受、心中嘆息,等看到少年一次又一次穩住身形、積蓄力量,再次逆衝而上時,又變得喜憂參半、患得患失起來,其心緒之複雜,一時難以盡述。
對於這些看客的感受,齊敬之既不知道,更不在乎。
此時的他只覺得快意。
事實上,臺下眾人所耳聞目見的不過是表象,對於齊敬之而言,攀登桓王臺固然不容易,但遠沒有擊敗畢方鳥艱難。
想要擊敗同出一源、心性迥異的另一個自己,談何容易?
在某種意義上,枕中夢讓齊敬之得以追趕上那些世家中的同齡人,卻也在他的道途上設下了一重旁人沒有的巨大磨難。
對此,在此前無數次挑戰失敗之後,齊敬之已經想得極為透徹。
他今日之所以要在登桓王臺的同時挑戰畢方鳥,並非太過自負、非得自討苦吃,而是在他看來,桓王臺和壽宮之神,若木巢屋和畢方鳥,這兩者之間很有幾分相似之處,實在很難不讓他生出某種聯想。
哪怕這種聯想太過匪夷所思,但既然已經起心動念、波及心燭丁火,少年自當慨然行之,此謂之“不肯欺心”。
反正試一試又不會死……的吧。
故而齊敬之登臺過程中幾度力竭墜落,其實大半原因都是怒睛青羽鶴在畢方鳥爪下吃了大虧,由神念崩散導致的內氣和勁力運轉不靈。
每每這個時候,一直被齊敬之刻意壓制的鶴履雙翅就會自發護主,在不舒展鐵翅的情況下悄然緩解下墜之勢,讓他不至於摔得太狠。
高臺上的鉤陳院長史顯然也認可了少年的小小取巧,從始至終未曾出言阻止。
於是,齊敬之就這麼磕磕絆絆、起起落落,頂著越來越凜冽剛勁、陰寒刺骨的天風,一路飛上桓王舊臺,看見了那尊站在大殿門前的壽宮之神。
少年翩然下落的同時,怒睛青羽鶴也頭一次站上了巢屋靈臺,只是還沒來得及仔細打量,就被傷痕累累、氣急敗壞的畢方鳥一翅膀又給掃了下去。
“嘁!下次一定!”
齊敬之暗暗下定決心,臉上笑容無比燦爛,一邊穩穩落地,一邊好奇打量名為壽跋的鉤陳院長史。
“故廷之精,名跋,如大夫,青衣大耳,呼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