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龍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7章 造郭守民、明刑宣威,嚼龍,屠龍氏,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齊王都的東城同樣設有三座城門,北曰雪門,中曰廣門,南曰閭門。
出閭門向東不遠就是淄河、向南則是天齊淵,城外的原野得兩水灌溉之利,盡是大片大片的肥田沃土、膏腴之壤,自然也就需要大量的農夫來開墾耕耘。
久而久之,閭門之內就成了都中平民百姓的聚居之地,閭巷縱橫、人煙稠密,最是熱鬧有煙火氣,也最為雜亂擁擠。
所謂“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最早說的便是閭門附近的景象。
然而即便如此猶嫌不足,隨著人口繁衍,如今閭門之外也早已建起了大片民居,又圍繞著這些民居加蓋了一圈城牆,於是大齊王都就多了一座外城,名為東郭,交由東郭大夫也就是姜姓東郭氏世代鎮守。
此所謂,築城以衛君,造郭以守民。
為了方便守禦,王都東郭除了西側的閭門之外,只在東側另開了一道門。
作為大齊王都的第十三座城門,這道門被命名為鹿門。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一旦城外田野中傳來鹿群的嘶鳴,東郭氏麾下的甲士們就會躍馬出城,對著鹿群呼喝射箭、或殺或趕。
近來漸漸入冬,鹿門之外一覽無餘,既無莊稼,也無鹿群,這一日晌午卻有一支不足百人的騎隊渡過淄河,向著東郭賓士而來。
打頭的乃是一個騎青牛、披重甲的魁梧軍漢,生得圓臉方鼻、厚唇大耳,一臉的絡腮鬍子,蜷曲濃密的鬍鬚泛著紫意,顧盼之間一對眼珠兒透著懾人的青碧。
他騎乘的那頭青牛也很是不俗,皮毛竟是生機盎然的竹青色,頭上兩隻牛角更是玉稜稜的,好似竹筍一般。
這軍漢身後跟著數十鐵騎,個個都帶著股子生人勿近的煞氣,一望便知是真正的軍中精銳。
他們緊緊簇擁著一輛不甚起眼的馬車,車身上多有箭孔刀痕,車廂門窗俱是緊閉,令人無法窺見裡頭的景象。
在這輛馬車和數十鐵騎的後方,一個騎金牛的青年獨自殿後。
青年二十出頭、又高又瘦,著甲卻未頂盔,錐形髮髻上纏了一條極顯眼的紅綢,身後還揹著一柄長刀。
從刀鞘推斷,這柄長刀彎曲似鉤,形制很有幾分奇特。
更奇特的還是他胯下的金牛,赤眼而白角,其餘從頭到腳都是金燦燦的,好似黃金澆鑄而成,幾不似人間生靈。
尤其惹人注目的是,金牛的尾巴上竟還連著一條粗大的金色鎖鏈,有數人被這條鎖鏈綁成一串,正在寒風中踉蹌奔跑。
如此不同尋常的一支騎隊,幾乎是才一出現在東郭與淄河之間的曠野上,就引起了鹿門守軍的注意。
城門前的甲士立刻取下掛在脖子上的鹿哨奮力吹響,發出類似鹿鳴的呦呦嗷嗷之聲,正在進出城門的百姓們聞聲紛紛走避。
城門樓上更冒出一名弓手,張弓朝天上射出了一支哨箭,箭鏃上的骨角哨受風而鳴,尖利的呼嘯之聲在曠野上傳出老遠。
於是,當那支不到百人的古怪騎隊抵近時,出現在他們眼前的便是一座緊閉的城門,以及在城門前嚴陣以待的數百甲士。
一員唇紅齒白、面容俊秀的少年騎將打馬上前,朝著騎青牛的壯漢喝道:“我乃鹿門左尉東郭琨玉,來者通名!”
聞言,騎青牛的壯漢舉起一面金色令牌:“鉤陳院騶吾軍都督府百騎長哥舒大石、百騎長魏豹,奉命護送安豐侯入都,還請小將軍放行!”
聽見“小將軍”這個稱呼,東郭琨玉的臉色便是一喜,又連忙使勁兒繃住。
他低頭看向自己的戰馬左側,那裡不知何時冒出來一個頭戴鹿角盔、身穿鹿皮袍的小老頭。
這個小老頭仰著腦袋,仔細看了看哥舒大石的令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