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龍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1章 風捲霜刃、萬夫辟易,嚼龍,屠龍氏,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鉤陳院長街上,一個三十餘歲的白衫文士策馬徐行。
此人劍眉高鼻、目蘊神光,顧盼之間頗見氣度。
只是稍顯怪異的是,這文士腰間所佩並非裝飾華美的寶劍,而是武夫慣用的厚背長刀。
若有行家在此,只須瞧上一眼,便知這柄長刀絕對是一件殺人利器。
白衫文士在鉤陳院門口滾鞍下馬,身形落入持鏡神將的寶鏡之中,映出的容貌與本人一般無二,腰間則多出了一隻似鶴非鶴、似鵝非鵝的白羽幼鳥。
“當真好大的手筆!營陵中用以衛護先王的鎮墓神像也不過就是如此了!”
文士讚歎了一聲,轉頭看向一旁的宣詔神將。
只見這尊神將的小腿上拴著一匹皮毛黑亮的驪駒,而神像所站立的石墩邊緣,則赫然蹲著一個胖嘟嘟、圓滾滾的少年。
少年頭頂上還趴著一隻赤色蛤蟆,此時一人一蛤皆是仰著頭、瞪著眼,正在打量寶鏡中的文士和幼鳥。
白衫文士一揮衣袖、拱手笑道:“若是韋某沒有看錯,閣下應是渾天司的驪靈臺?”
驪山廣野聞言回頭,與赤色蛤蟆一起瞪著圓滾滾的眼睛,訝異道:“你認得我?”
“在下韋應典,曾任禮部郎中,辭官之前因為職責所在,難免與渾天司打過一些交道。”白衫文士笑著自報家門。
“只不過驪靈臺乃是渾天司的年輕俊彥,韋某卻只是個幫閒打雜的禮部小官,彼此自然湊不到一起去,驪靈臺不認得韋某倒也尋常。”
聽到這裡,驪山廣野噌地起身,一步躍下石墩,臉上已是有了笑容:“兄臺就是韋郎中?好教韋兄知曉,齊世兄請你入都的那封信,還是小弟幫著寄出的!”
他這一驚一乍的,險些將頭頂的赤蛤甩飛出去,氣得這小東西呱呱大叫,繼而喉嚨聳動,仰頭噴出一大團水霧,在兩人頭頂下了一場迷濛細雨。
韋應典面露錯愕,當即連揮衣袖,將赤蛤的口水雨擋開。
驪山廣野卻是不閃不避,抬手抹了一把臉上的水珠,繼而拱手草草還了一禮:“小弟曾經的那點虛名實在不值一提!如今我已經改氏驪山,靈臺郎的官職眼瞅著也要丟了,韋兄喚我驪山廣野便好!”
這個胖胖的少年一邊說,一邊將目光瞥向韋應典的腰間。
只見仍是有些水霧飄到了那柄厚背長刀上,立刻就凝結成了一層白霜。
“呱?”
赤蛤直勾勾地瞪著韋應典的佩刀,似有垂涎之意。
驪山廣野亦有所感,眼底精光一閃,臉上的笑容愈發真誠。
韋應典向來不拘小節,倒也沒覺得被一隻蛤蟆噴些口水是什麼大事,隨意振了振衣袖,將上頭沾染的水珠抖落。
他抬起頭,看著赤蛤微笑道:“再敢亂看,休怪韋某戳破你那兩個大眼泡!”
眼見赤蛤倏地閉上雙眼,韋應典復又看向驪山廣野,語氣裡便多了幾分好奇:“我瞧驪山兄弟的這隻……愛寵很有些眼熟,似乎曾在禮部精膳司的火房後廚瞧見過。”
“韋兄好眼力!這小東西名為鉤注,多在老灶臺附近出沒,除了能使灶臺溼潤,便再無什麼用處了。”
驪山廣野漫不經心地介紹了兩句,旋即臉上浮現疑惑之色:“韋兄從前是禮部哪一司的郎中?怎麼不但與渾天司打過交道,更知曉營陵神將規制,還進過精膳司火房的後廚?”
韋應典哈哈一笑,語氣中不無自嘲:“禮部下轄的典制、祠祭、主客、精膳四司,韋某都待過!奈何兜兜轉轉多年,眼看絕難有出頭之日,也就越發忍耐不了裡頭的陳腐習氣,索性辭官歸鄉、自在逍遙去也!”
驪山廣野登時瞭然,當即打了個哈哈:“看來韋兄是個真正能做事、肯做事的,禮部的老爺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