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龍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5章 長養聖胎,嚼龍,屠龍氏,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氏,有感於人族修士的道種依舊脆弱,遂以自身領悟的陰陽變化之理為祭品,禱於無極之野,使人族修士的靈臺之外遍佈雷劫罡風,一來可以抵禦外魔,二來能淬鍊道種,待得道種九轉,自然道心堅固、道基圓滿。」
說到這裡,琅琊君略作猶豫,還是補充道「一直以來,這世上就有一種傳言……說伏皇曾經試圖以春風化雨之法降服東夷之地,遂化身太昊,開創東夷龍紀,以祖君龍氣壓制和駕馭大地野性。至於究竟有沒有這回事……反正咱們聖姜是不認的!」
「總之太昊的這種嘗試雖有成效,卻是治標不治本,其後傳位於少昊金天氏,開創東夷鳳紀,改以金烏巡天治世,妄圖攫取大日權柄,再之後便有了高陽氏懸天而治,天與地變得涇渭分明,東夷之土野性復萌。」
「待得我聖姜受命、舉族遷來,族中百姓多被邪神妖魔、東夷野人戕害,不得不狠下心腸,歷數千載光陰伐山破廟、蕩平夷部,移風易俗、深植法理,這才漸漸安穩下來。」
「饒是如此,還不時有包括諸姜在內的人族古國毀於妖禍,譬如那千年前舉國覆亡的媯姓陳國。」
聞言,齊敬之不由得心生感嘆。
原來人族聖賢不但在這俗世間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為後世子孫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土,同樣也在修行道途上、無極之野中披荊斬棘、修橋鋪路,為後輩修士開拓出一條通天之路。
如此聖德巍巍,齊敬之身為人族子孫,當真是既感且佩!
他當即忍不住問道「敢問君上,我姜族之祖炎皇又是因何功績位列上古人皇?」
聞言,琅琊君先是沉吟片刻,方才開口答道「你昨夜已經見識了數種道火,此時告訴你料也無妨。說起這第四境修士的道火之法,乃是燧皇、炎皇乃至帝鴻氏的共同功績。」
「在神遊境的修行法門完善之後,人族修士只要凝聚道種、淬鍊九轉,就勉強有了入野尋找機緣的資格,只是依舊步履維艱、兇險重重。究其原因,便是道種之中的雜質遠不曾祛除乾淨,外頭的身軀更是駁雜不純,以至於始終無法一同入野。」
「然而這個問題頗為棘手,若是修士一味地躲在無何之鄉、高坐靈臺之上,枯坐於無窮之門前閉門造車,幾無可能將之解決。」
「燧皇,也就是燧人氏有感於此,乃以御火之道為祭,禱於無極之野,許人族修士在入野歸來之後,將自己收穫的諸般靈物作為薪柴,於靈臺之上點燃道火,以之焚煉道種與身軀,使之更加契合無極之野。」
「只要能禁受住焚身之苦,人族修士便可將道種和身軀之中的雜質盡數煉去,在內則圓滿無漏、成就陽神,謂之純陽真人;在外則霞舉飛昇、身入無極,謂之羽化真人;若是二者皆備,證得形神俱妙、與道合真,謂之妙道真君。」
聽到這裡,齊敬之已經大致摸清了脈絡,知道如今人族的修行之法乃是古之聖賢們以大慈悲、大法力、大智慧一步步摸索、接續而來,目的就是要降低入道修行乃至入野遨遊的門檻,好讓更多資質相對平庸的族人能夠有一條循序漸進的修行之路。
聽琅琊君話語裡透出的意思,修士只要除盡體內雜質,成就羽化真人,便可將身軀一併帶入無極之野,而第四境大成的妙道真君,則必定能夠做到這一點,已經堪比那些傳說中的先天生靈。
念及於此,齊敬之便忍不住開口說道「修行路上頗多險阻,甚至原本連路都沒有,古之聖賢為了我等後人,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實在是令人敬佩。」
「燧皇初創道火之法,想必同樣有著不足之處……君上方才提及炎皇和帝鴻氏,想來是這二位又做了改進?」
鄭仙聞言,當即微微一笑「不錯!人族修士有了道火,不但多出一
種磨礪自身的手段,更可舉火於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