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龍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7章 招魂渡亡,嚼龍,屠龍氏,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琅琊君遙遙抱拳一禮,旋即化為一線靈光,徑投西南而去。

緊接著,兩隻利爪憑空浮現,一隻黑漆漆、一隻灰濛濛,砰砰兩聲接連爆裂,陡然化為數百上千死靈,或是墜入裂谷濁流之中,或是落在金鱗高丘之上。

琅琊君揚起手中的白羽扇,朝金樹枝頭一指,肅容道:「我乃大齊琅琊君鄭仙,牧守東海、播種金田。今見爾等無辜橫死,心甚憫之,乃於此地今時,廣開福門、大張法界,招魂渡亡、拔罪濟苦。」

短短几句話宛如仙音聖語,引得更多的死靈從黃泉濁流之中冒出,循聲望向鄭仙,雙目中漸漸泛起慧光神采。

「如有不願輪迴者,可入我法界之中,寄身金棗、補齊魂靈,以全冥壽陰福!若是他年鄭某僥倖化育福地、開闢洞天,自有爾等的一份造化機緣!」

此語一出,諸多死靈如夢初醒、矇昧盡去,一時間紛亂吵嚷、悲喜交加,或是藉助水勢、或是攀援金鱗,朝著枝頭那一顆顆散發奇香、體大如瓜的金棗湧去。

煌煌金色巨樹之上,千百死靈攀爬爭渡,望之猶如幽冥鬼蜮,卻又透著難以言說的神聖莊嚴,直讓人瞧得頭皮發麻。

魏豹臉上早有兩行熱淚潸然而下,此時更是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先是朝著自己的親族連連磕頭,又轉向琅琊君的方向重重叩首。

面對此情此景,齊敬之和哥舒大石自然不會阻攔這根魏氏獨苗,彼此相顧一眼,俱是震撼無言。

比起大齊各地由國主敕封的陰司鬼神,這位琅琊君才更像是一位執掌幽冥、放牧萬鬼的威嚴正神。

不過片刻之間,除了那名自行離去、疑似冀都尉的赤甲中年人,其餘在這場變亂中無辜慘死之人的死靈,盡皆尋了一顆金棗存身,酣睡其中、宛若胎兒。

琅琊君鄭仙舉扇一招,立時就有數顆分外巨大的金棗從樹冠深處飛出,大者有三、皆有一人高矮,小者有六,長一兩尺至三五尺不等。

隨著他翩然落地,這些金棗也緩緩飄飛過來,如眾星拱月一般懸於他的身後。

與此同時,金色巨樹遽然縮小,眨眼間就化為一顆如赤金珠般大小的金棗,落入鄭仙的掌心。

他神情淡然地掃視場中,見三個年輕人俱是心緒激盪、溢於言表,不由得莞爾而笑,又將目光落在銀煞風母燭臺上,眼中便有異色閃過。

然而這位琅琊君什麼也沒說,只是輕輕一揮羽扇,掀起一道若有似無的微風,不但將兀自跪在地上、一臉悵然若失的魏豹托起,更輕易便將銀煞風母血焰撲滅。

血光散去、幽冥消隱,天穹之上再無修士鬥法、奇物爭鋒,亦無靈氣流散、光焰喧騰,更不見死靈蝟集、倀鬼逞兇。

於是,天朗氣清、風煙俱淨,教人心懷為之一暢。

琅琊君鄭仙張口一吐,便有一尊半人高的金鼎落在眾人面前。

鼎中金氣沸如雲煙,鼎身上銘刻著兩列極為顯眼的銘文。

右曰:「金灶神釜,還丹金液。」

左曰:「昇天住地,於俱長生!」

底下還有一大串小字:「炎皇血裔、武成少子,臣姜井叔,服膺聖道、承天受命,稱王於鳳翔之野、子鄭之墟,為姜姓鄭國主,開鄭井氏一脈,鑄鼎以紀、傳諸子孫。」

齊敬之今夜已經見過了太多匪夷所思的奇物,此時見到這座金鼎已經有些麻木,反倒是鼎身上的這些銘文更能吸引他的目光,忍不住走近兩步,輕聲唸了一遍。

他頭一眼見到金鼎時,還以為這是琅琊君的先天本命器,待讀過銘文之後卻發現自己想差了。

見狀,琅琊君鄭仙便笑道:「此乃鄭某

祖傳之物!」

「武成聖王之時,諸姜與諸姬合力,破滅子姓諸國。其中子姓鄭國滅亡之後,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修真界苟道長生

作者名好難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