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龍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6章 天生犯衝,嚼龍,屠龍氏,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遷怒到我這個城中碩果僅存的緝事郎中身上……」
齊敬之原本就不貪圖這頂官帽子,在惡意揣測了一番丁承淵贈送腰牌的用心之後,事了拂衣去的決心愈發堅定。
與此同時,他忽然意識到,一直以來因為琅琊君鄭仙似乎無所不知,自己竟是始終不曾自報家門,屬實有些失禮了。
面對這位溫文爾雅、頗有君子之風的前輩高人,齊敬之沒有抱拳,而是再一次拱手為禮:「晚輩齊敬之,祖籍大齊麟州懷德郡,多謝前輩賜教!」
他又朝身旁兩人略一示意:「這是九真魏氏的魏豹,前輩已經知曉,這一位是哥舒大石,在安豐侯府中當差。」
齊敬之沒有介紹哥舒氏的源流,一來琅琊君應當知曉,二來天狗老道曾經鄭重勸告過哥舒大石,要他將「山戎殘種、觚竹遺族」的身份徹底拋棄,時刻以聖姜道統為尊。
琅琊君的目光落到哥舒大石身上,輕輕頷首道:「哥舒氏的紫髯碧眼兒,的確是一副好刀鞘!」
說罷,他忽地探手一抓,手裡立時多了一柄黑漆漆的三尺長刀,刀身上黑氣繚繞,悽悽然猶如哀慼鬼哭。
鄭仙看著這柄黑刀,臉上竟露出了追憶之色,半晌才嘆息道:「數百年忽忽而過,再次見到這柄刀,才是當真一場大夢,轉眼物是人非!」
聽琅琊君發出了與齊敬之相同的感嘆,哥舒大石也是個看似粗豪、其實頗為內秀的人物,當即上前一步,抱拳恭敬問道:「敢問君上,此刀何名?又有什麼來歷?」
聞言,鄭仙屈指在刀身上一彈,引得顫鳴聲聲,更有刀鬼虛影浮現。
這頭刀鬼並不敢朝琅琊君張牙舞爪,反而俯首帖耳,瞧著頗為乖順,不見半點擇人而噬的兇威。
琅琊君看了幾眼,同樣將這柄刀扔回了哥舒大石手中,搖頭道:「比起先前那個有著八百年道行的刀靈,這一頭刀鬼就太過稚嫩了,想來是重新孕育不久,不過正因如此,倒是正合你修行所用。」
他略作沉吟,復又繼續說道:「這柄刀我也不知原本何名,倒是數百年前曾落在丁令威手中,被他喚作陳太丘刀。」
「陳太丘?」
哥舒大石一愣,旋即問道:「君上,這陳太丘是個人名?」
琅琊君點點頭,耐心解說道:「大約是千年前,相距姜齊不遠曾有一個媯姓陳國,因為遭了妖禍,竟而舉國覆亡。陳國有一支宗室出逃到齊國,其後仍以故國為氏,稱媯姓陳氏。」
「這個陳字本是陳列之意,凡有行列者,譬如軍旅,亦可謂之陳,故而陳氏頗為擅長統兵佈陣。後來齊國媯姓陳氏有一分支田氏,更是接連出了好幾位英才,一時間風頭之盛,連持戈世鎮東海的姜姓丁氏都蓋了過去。」
聞聽此言,齊敬之三人都是默默點頭。
對於姜姓丁氏的手段,他們方才已經親眼見證,這媯姓陳氏能壓過世代擔任虎賁氏、修行《虎鈐經》的姜姓丁氏,確有非常之能。
就聽琅琊君繼續說道:「想必你們也猜到了,陳太丘便是媯姓陳氏的一位傑出人物,無論是刀法還是戰陣之學,俱是一時之選,只可惜英年早逝,不過兩百餘歲就暴斃而亡,被陳氏風光大葬於族中墓地。」
「也正是在陳太丘死後不久,媯姓陳氏、田氏達到鼎盛,自覺羽翼豐滿,竟於五百餘年前悍然舉兵反叛,想要鳩佔鵲巢、篡齊自立,結果便是身死族滅、瓦解冰消,只有一些不曾參與作亂的遠支以及奴僕之流僥倖活了下來,陳、田二氏也因此上了姜齊的修行禁冊。」
「當時丁令威親率虎賁,前去搗毀陳氏的家廟和墓地,因他向來酷愛碑帖書法,在陳太丘的墓碑前駐足良久,
始終不捨得出手毀去,竟因此得了刀靈認可。此刀自行破墓而出、甘願認主追隨,丁令威卻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