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龍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1章 問道,嚼龍,屠龍氏,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無摧捽,此之謂也!

鄧符卿頓了頓,忽地把眼盯住齊敬之,嘿嘿笑道:心骨成就從無一定之規,有那天生道性深重之輩,吃飯喝水都可能心生明悟,就此開啟靈覺,踏入修行之門,想多打磨一二都不行。

亦或是背景深厚的憊懶之徒,自恃孃胎裡帶來的天資根性,不願在此長久水磨工夫上耗費光陰,便可由長輩出手助力,有傳心、受籙、寄神等諸多捷徑可走。

齊敬之知道對方意有所指,不由皺起眉頭,心中暗忖:讀經、靜坐與行路,我似乎兼而有之,而以行路誅邪為多,就是太過順利了,是我天生道性深重,還是青銅小鏡代替了宗門師長,引我走了捷徑?

念及於此,他當即開口問道:前輩,若是修士頓悟速成或者師長助力,如此成就的心骨會不會根基不穩?

這是自然,所謂有得必有失,譬如開啟靈覺之後,修士見到眼前一片新天地,往往有迷神之劫,心骨不堅者尤甚。若是渡不過,自然又得長輩出手護持,此等受不得風雨的嬌花,能有什麼大成就?

鄧符卿一臉理所當然地點頭說道:便如你這小子,無論屬於哪一種,起碼這迷神之劫就比那些根基紮實的修士酷烈許多,反之若是一步一個腳印地登上山巔,心性必定堅韌,對五色五味五音的抵禦之能必然更強,又何懼些許浮雲遮眼?

可話又說回來了,只要扛過了迷神之劫,這類或天資超拔、或背景深厚的修士大可以在第二境高屋建瓴、反觀自照,再回過頭來一一補足根基,稱得上事半功倍,比之盲人摸象、自修自悟的笨功夫,也未見得差了。

其實很多時候,反而是這些投了個好胎的修士,極可能一步快、步步快,直到師長再也提供不了助力,自身天資也到頂,那才是與同儕比拼心性、勤勉這些東西的時候。

齊敬之瞭然點頭,心中倒並無什麼不平。

他雖然出身寒微,全無修行助力,卻自認於修行一道上還有些天賦,更有一面神異非常的青銅小鏡在身,未見得就比那些高姓名門子弟差了,反倒是自己的心性尚需打磨、見識更是欠缺,若不及時補足,日後再不明不白地遇上迷神之劫這類劫難,只怕會有殞身之厄。

鄧符卿待少年消化片刻,這才繼續說道:聖姜之外,其他道統在內煉這一步還有其他修法,只不過皆是異曲同工、不出藩籬。

譬如姬氏諸國,我雖未去過,卻也聽說諸姬的道統大多將心骨稱為內景,講究納外景於心內,比起諸姜更注重對天地的摹畫與溝通,因此在第二境天人交感時進境更快、威能更著。

齊敬之聞言點頭,這位鄧前輩不愧是行路萬里的人物,見識果然廣博,至於道統的所謂內景,倒讓他想起了姜姓神農氏一脈的種心根古法和鎮魔院的《躬耕譜》,也確實是異曲同工。

一旁的焦玉浪撇了撇嘴,忍不住出言問道:聽前輩的意思,難道諸姜的道統比不上諸姬?

木雕老叟失笑搖頭: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諸姬由內景得來的優勢只在第二境天人交感,待修至第三境遊神御氣後,無論是渡形變之劫,還是淬鍊道種,反倒要羨慕諸姜心骨的堅韌穩固了。

說起來,在修行一道上,佛門那些禿驢倒是精明得緊,也更願意吸納別派之長。他們結合諸姬內景與諸姜心骨之長,講究開闢情田福地,種下心珠道種。

所謂情田福地,其底子便是諸姬的內景之學。《禮記》有云,故人情者聖王之田也,修禮以耕之,陳義

以種之,講學以耨之,本仁以聚之,播樂以安之。佛門學了去,以佛理代之,自稱道種將閒養,情田把藥鋤。

至於心珠道種,佛門稱之為佛果之種,號稱靈光獨耀、迥脫根塵,心性無染、本自圓成,又吹噓為心珠道種,瑩七浄以交輝;戒月悲花,耿三空而列耀。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修真界苟道長生

作者名好難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