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地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6節,小飯館,少地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能讀完《三字經》他就敢教!

誰成想,倒是自己少見多怪了,何止《三字經》啊,人家連《千字文》都會背了不說,這些書裡頭話的意思也都基本明瞭,如今都開始念《詩經》,已經會背“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了!

一般來說,學生們學習《詩經》都是按照順序來的,頭一首是鐵打的《關雎》,可這……竟直接學了《無衣》?

展鴒的理由很簡單,也很清楚,“郭先生,您是正經科舉出身,向來比我更清楚,前頭那幾首都是說什麼的。這孩子才幾歲?親戚都認不全呢,您硬叫他讀那些情情愛愛的,他知道什麼?”

郭先生竟無話可說,頓了頓才道,“都是這麼過來的。”

誰不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呢?都是先生念一句,學生跟著念一句,搖頭晃腦背熟了之後再挨著解釋意思。便是如今不懂,等以後長大了,自然也就明白了。

這是教育理念的問題,展鴒自然理解,卻不苟同,甚至她非常不讚理解。先弄明白意思之後再背的效率多高啊,為什麼偏偏就不呢?

“我明白的您的意思,不過在我看來,這些東西自然是先明白了意思,才能真正背誦且融會貫通,不然即便是死記硬背記住了,又能記住什麼?他會用嗎?再一個,我始終認為,與其讓孩子打小就跟風隨大溜的背什麼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還不如先給他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向他展示這個世界有多麼遼闊,外頭尚未涉足的世界又是多麼精彩……”

說了一大通之後,展鴒又道:“當然,這不過是我的一點短見罷了,以前也只是胡亂教著,好不好的?我也不敢說什麼。日後他肯定是要上考場的,您是個有經驗的,又是他正經的老師,具體該怎麼弄,還得您做主,我不過說說罷了。若您老覺得果然有兩分意思,那自然好;若實在不堪入耳,您權當亂風颳過,我什麼都沒說。”

用人勿疑,疑人勿用,既然郭先生是藍源親自請來的先生,展鴒自然信得過,也不打算越俎代庖。

但這並不代表她完全喪失了發表意見的權利,而且所謂的“大家都這麼著”“一直都這麼著”也未必就是對的。

尤其是現下學生們動不動就按著一篇文章讀幾百遍的任務,實在是喪心病狂。她已經親自教導過展鶴幾個月,比任何人都清楚這個孩子的聰慧和通透,只要給他說說意思,莫說幾百遍,那小東西三五遍讀下來就已經背會了,何苦再白白的浪費時間呢?

這就好比一個已經在奧數賽上拿獎的人,你非讓他走流程天天抄寫乘法口訣一百遍,註定了費時費力還沒有任何進展,這不折磨人呢嗎?

她做事有分寸,不是那種仗著有點功勞就敢對所有的事情指手畫腳的性子,可也不會自認低人一等,明知某件事情是多餘的,而連說都不敢說。

人和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樣的,更別提她跟郭先生生長於不同的時代,不管是從小接受的教育、經歷的事情還是看過的世界都截然不同,這就必然導致他們擁有天差地別的教育理念,這麼兩個人湊在一起沒有一點碰撞的火花是不可能的。

活了這麼一大把年紀,郭先生什麼時候聽過這樣的論斷?本能的想駁斥,可又隱約覺得她說的有道理。

老頭兒沉默半天,冥思苦想,最後憋出來一句話,“那什麼觀的,作何解釋?”

真正有文化的人一般求知慾都極強,也從不會輕易又不斷的否定別人。當天晚上,不管是展鴒還是席桐,郭先生還是紀大夫,都沒能睡好,你來我往各抒己見,侃侃而談大半宿,茶喝了好幾壺,燈油都熬幹了,直到東邊天空泛起魚肚白才胡亂眯了一會兒,正常點兒起床之後眼睛裡滿是血絲,下頭淡淡的烏青。

展鴒和席桐到底年輕,雖有些疲憊,倒也不算什麼,對視一眼,都噗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竟然不是人

煙波江南

他難馴

初棠

七零甜寵:嬌寶帶空間撩糙漢生崽

梨星兔紙

青蓮之巔

肖十一莫

之南,之南

沉闇

小美人魚靠做飯制霸娛樂圈

牙白的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