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8章 官渡(六),悍戚,庚新,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出苦笑,“我聽說,西涼軍這次使用了許多新式武器,雖然沒有聽說他們使用天雷火,但卻足足調來了五百具絞車弩。那絞車弩的威力,我曾聽人提起過,非常可怕。據說在三百步以內,能夠貫穿鐵甲……郿縣雖然堅厚,但是面對這種絞車弩,恐怕是很難抵禦。若子丹繼續堅守郿縣,很可能會出現城破人亡的局面,還要早作決定。”
青年正是楊修,前太尉楊彪之子。
建安三年,楊彪被滿寵收監,險些死在牢裡。後來幸虧得親朋好友相救,總算是脫離虎口。
在此之前,楊彪一直是對漢室忠心耿耿,一直希望助漢帝掌權。
但是在經歷那一次災難以後,楊彪顯然是怕了,更不要說繼續和曹操作對。建安四年,楊彪便返回弘農老家休養,閉門不出,更不與任何人聯絡。不過,他還是讓楊修留在了許都,也希望楊修能有一個前程。本來,楊修在許都過的還算不錯,因為他文采過人,而且極為機智,故而甚得曹植器重。只是在建安七年時,楊修患了一場病,便返回弘農老家休養。
後夏侯兆尹,便徵辟楊修為長史。
不得不說,夏侯在這一點做的不錯……楊彪雖然辭官不做,閉門不出,可是弘農楊氏作為京兆大族,其威勢卻不容小覷。在關中地區,弘農楊氏的地位,絕對能夠名列前茅。楊修素有才名,甚得關中世族認可。夏侯徵辟了楊修之後,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關中世族的支援。
夏侯離開關中之後,曹仁接掌京兆尹。
但是楊修的地位卻沒有因此而發生變化,反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越發得到曹仁器重……
他說的不錯,郿縣的城牆,與虎牢關相比有天壤之別。
更不要說,曹朋為了抵禦漢軍攻擊,在到了虎牢關以後,還命人加強了虎牢關城牆的厚度和高度。
在這種情況下,虎牢關仍是岌岌可危。
那麼防禦力度遠遠比不上虎牢關的郿縣,自然也無法抵擋……
“可是,兩軍交戰正酣,子丹恐怕也不敢貿然撤退吧。”
曹仁何嘗不知道,曹真若繼續堅守郿縣的話,會凶多吉少。只是,雙方交戰正熾,任何一方撤退,都可能引發大規模潰敗。若真的出現這種局面,哪怕是曹仁,也不敢承擔後果。
楊修沉吟片刻,起身道:“將軍待修,素有恩義。
修投效至今,卻沒有立下寸功……子丹若繼續堅守郿縣,恐怕會有危險。可若是冒然撤退,情況恐怕更糟。修願前往武功,掩護子丹將軍撤離。而後修於武功抵禦西涼軍,儘量為將軍爭取戰機。”
“這個……”
曹仁猶豫了一下,輕聲道:“德祖有此心,我感激不盡。
可問題是,我現在手中已沒有太多兵馬可以調派,德祖若前往武功……”
曹仁說的是實情!
關中兵力約有十餘萬,聽上去似乎很充裕。可問題是,這十餘萬大軍,要分別駐守於各個關隘。龍門山必須屯駐兵馬,以抵禦河東兵馬。哪怕現在杜畿不在河東,可是河東仍駐有大軍,對關中虎視眈眈;除此之外,左馮翊也要屯駐兵馬,以牽制幷州之敵;茂陵和槐裡需要屯駐兵馬,長安也要有兵馬駐守,否則必然大亂……左一處屯兵,右一處屯兵,到頭來曹仁計算了一下,他手中可用的兵馬寥寥無幾。這種情況之下,就算楊修願意,又如何救援曹真?
哪知道,楊修聽罷卻哈哈大笑。
“將軍未免太小覷了我弘農楊氏……
雖說楊氏聲威大不如前,可是幾千僮客卻還有。
我已經命人從弘農抽調了三千僮客,隨時聽候我的調遣。只要將軍一聲令下,不需將軍派出一兵一卒,修便可以前往武功,接應曹子丹。”
曹仁聽罷,不由得喜出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