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章 抓些賊子殺了(一),赤旗,趙子曰,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獲?”
“我今日出營後,去的是任城東鄉。在其鄉中,尋到了一位道友。這位道友系是豐縣桐柏真人的弟子。其所學之術,與我雖稍有不同,然若論源流,卻是同宗。我二人相談甚歡。”
曹幹問道:“張公尋到的這位道友,是何人呀?”
“若只是尋到一位道友,稱不上收穫,我之所以說‘小小收穫’,是因這位道友,往常時,常為任城縣的縣宰的座上客。任城縣的縣宰亦好道之士也。這位道友姓韓名充。”
曹幹說道:“常為任城縣宰的座上客?”
“不錯。郎君,我從他處,聽得了兩樁有關任城縣宰近日的事。”
曹幹問道:“都什麼事?”
“任城縣宰為保任城安全,特地遣吏,於日前向韓充求了道符一枚,這枚道符現已被任城縣宰懸掛在了任城的城門上,此其一。任城縣宰於幾日前,去書郡府求援,此其二。”
曹幹說道:“求援郡府,這是可以料想到的事,不足為奇。卻這張公所言的第一件事,任城縣宰求了道符,懸於城門,……張公,你這位道友的道術如何?任城縣宰求的道符有用麼?”
張曼知道,這又是曹幹的說笑之言。
與曹幹相識至今,兩人早已相熟,曹幹雖未曾明言過,他又豈會不能瞧出,曹幹對道術之類根本是不信的。他撫摸著鬍鬚,回答說道:“有用沒用……,郎君,心誠則靈。”
曹幹哈哈一笑,說道:“張公此語,灼然真見!”
他收起笑容,略作忖思,說道,“道符姑且不言。張公,言及任城縣宰遣人去郡府求援此事,咱倆先前商定的那事兒,我以為現在已是可以派人去辦了。不知張公意下何如?”
“郎君說的是遣人往去郡北,謁見城頭子路、劉詡此事麼?”
曹幹點了點頭,說道:“不止謁見他倆,董次仲那裡,也可派個人去謁見一下。”
城頭子路、劉詡兩部是東平郡的地頭蛇,他兩部現下的發展也都不錯,合計擁眾已達一兩萬人,勢力範圍已經出了東平郡北部,向北,其兩部的影響已遠至平原郡,向西,其兩部與董次仲部時聯時分,影響已彌布東郡北部,向東,其兩部的影響也進入到了泰山郡的內地,——城頭子路最早起事的地方盧縣,就是泰山郡的轄縣。
儘管城頭子路、劉詡兩部眼下還沒有正式的向東平郡南部這個方向發展,但如前所述,東平郡的轄地不大,曹幹部既是來了東平郡,早晚是免不了要和城頭子路、劉詡兩部打交道。
那早一點派人去謁見下他倆,有助於處好雙方的關係。
並且還有一點,就是郡兵的問題。
張曼提及任城縣宰遣吏去向郡府求援,緣何曹幹沒接他的這句話,隨著張曼的這句話後,他只是說可以派人去見見城頭子路、劉詡了,而根本沒提郡府援兵的事兒?原因很簡單,自便是郡北有城頭子路、劉詡部盤踞,他和張曼早就料定,郡府必定是沒有餘兵派來任城支援的!
這一點,雖然城頭子路、劉詡不是有意為曹幹部“阻撓”郡兵南下來援任城,可曹幹等自己得心知肚明,到了任城,不必擔心郡府的兵馬,這些可都是人家城頭子路、劉詡的作用。
對此,也得有所感謝。
至任城後,遣人去謁見城頭子路、劉詡,此是曹幹、張曼商定的“外交策略”,對曹幹此時提出的此議,張曼並不意外,然卻曹幹又提出“董次仲那裡,也可派人一見”,這就使張曼感到意外了,他驚訝地說道:“董次仲?我聽郎君說,郎君等所以從東郡而至徐州,正是因為董次仲無容人之量,壓迫郎君等,故而郎君等才被迫離開的東郡。並且在離開東郡路上,董次仲的阿弟還曾帶人追殺郎君等。郎君,有此前仇在,也派人去謁見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