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一章 君等且從我後(五),赤旗,趙子曰,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成。你我且觀之,賊若竟真抬梯向東,如欲攻我東牆,我就再把主簿叫回,換尉史一人去東牆坐鎮便是。”
問話之人不復再有疑問,沒多久,他看到官道上的賊兵隊形列成。
共是分成了三個部分,列了兩個方隊。
他心頭生疑,忍不住又問了起來,說道:“李公,賊兵列方隊兩處,兵分三部,兩架梯子各在一個方隊中,觀彼輩架勢,似是準備要同時進攻我治所之兩面?”
“看來像是。抬梯子的兩隊應是進攻之賊,另外那一部,應是充作後備之賊。”
問話之人說道:“竟然真的是準備攻我兩面?”疑惑越盛,說道,“李公,察此列隊的兩隊賊兵,各才百數人耳,區區百數人,賊就敢攻我一面?”
“賊耳,怎麼會知兵事?老夫適已細細看過,賊眾共約四百上下,如是聚成一股,猛攻我之一面,抵禦起來,或不甚易;今其兵既已少,又分三股,兩面攻我,自取其敗!”
(
問話之人說道:“是、是,賊兵看來確然是不知兵事,兵少竟還分兵!”問道,“如此,李公以為,賊兵會攻我城的哪兩面?”
李縣尉篤定地說道:“不外乎一攻北牆,一攻西牆!”
東牆不宜攻,南牆靠後,賊兵如果兩隊進攻的話,只能是攻北牆、西牆。
問話之人以為然,只是他儘管贊同李縣尉的判料,也認為賊兵如果同時進攻兩面的話,只能是攻北牆和西牆,且則,只區區百數人,也定是斷難攻入堡內的,但問題是,這支賊兵才四百上下,顯然不是賊兵的主力,那麼就算是擊退了這支賊兵的進攻,賊兵的主力到時,又該何以應對?他猶豫了下,建議說道:“李公,這股賊兵固不足慮,然若賊兵主力來至,何以應對守禦?下吏愚見,待擊走了這股賊兵後,不如就暫舍尉治,北上魯縣求援?”
“我是縣尉,有守土之責,豈可棄治北逃?”
問話之人說道:“可若賊兵主力來攻?縣城連半刻都沒得守住,賊兵也不知來了多少。以此小城,靠百餘縣卒,下吏愚見,只怕是守不住的啊!”
“守不住也要守!”
問話之人說道:“李公,只是暫棄,求得援兵,咱就回來。權宜之計,未嘗不可……。”
“你不要再說了!老夫不僅不會走,老夫還要大敗賊兵!”
問話之人說道:“李公,我城小兵少,怎生敗之?”
“老夫已遣吏往南邊鐵官去了。南邊鐵官有鐵官徒、卒三百餘數,候其來到,我城雖小,兵近五百之數矣,賊眾再多,有何不能守之?只要我等堅守數日,騶、蕃兩縣援兵必至。適其時也,援兵擊外,我等擊內,賊不識兵事,烏合之眾,破之易如反掌!”
問話之人不知道李縣尉已派人去鐵官,召鐵官徒、卒前來援助,聞言大驚,說道:“鐵官徒眾,盡皆刑徒,怎可輕易召之?召之,他們也不一定會來啊!縱來,恐也不好馭之啊!”
“縣官順應天意,海內所歸,於今我奉王命守土,為縣官殺賊,忠義當頭,何不能馭?”
——“縣官”,如前文所述,是時下民間對皇帝的稱呼。
李縣尉是這樣的自信,問話之人亦知他性格倔強,並且他所言之“奉王命守土,為縣官殺賊,忠義當頭”云云這話,又是大義凜然的話,因而張了幾張嘴,無話可以再勸了。
道上賊兵,兩個方隊中都舉起了旗幟,聚在兩個方隊旁邊的那部分賊兵中有人擊起了鼓。鼓聲沉渾,點點催動,兩個方隊的賊兵各在小率的帶領下,從官道下來,開始向塢堡前進。
李縣尉、問話之人的注意力集中了過去。
北牆上的二三十個守卒在軍吏們的指揮下,守在垛口後頭,或取箭矢,或攥緊長矛,也都是目不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