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九章 此正取勝之時(一),赤旗,趙子曰,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詐開城門、招降,是軟的辦法,所謂“軟硬兼施”,軟的不行,剩下便只有來硬的,攻城了。
曹幹是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劉昱、陳直也是如此。
攻城和野戰不同。
攻城時,守方有城為依,便不說攻城的慘烈和難打,只那高大的城牆,先天的就會給攻方造成心理上的壓力,非是久經沙場的老兵,非是有過攻城經驗的將領,通常都會下意識地避免選擇攻城此項。——這也是自古以今,為何大部分的義軍都是“遊動作戰”的一個主要緣故。
拿劉昱等最早加入的董次仲這支義軍來說,董次仲早先就極力避免攻城,他和劉小虎的最大分歧之一,便是在攻不攻城上的分歧。起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董次仲部僅是擄掠鄉里,直到劉昱、曹乾等離開之前,最大的攻堅戰,也不過是打了一回田家的塢堡。
如果仍是隻有這點攻堅經歷、經驗的話,對於蕃縣縣城,在軟的辦法不起作用之後,劉昱可能還難以下要不要“轉為強攻”的決定,可在投到力子都帳下後,他們卻是跟著力子都先後打下了好幾座城,並每次攻城皆能取勝,於今來說,是已經有了相當的攻城之經歷、經驗,對“攻城”這件事,在心理上已經是不再有太多的壓力和懼怕,因而,軟的辦法不起作用後,雖見蕃縣城上守禦森嚴,大型的守城器械不缺,但劉昱卻是能下“轉為強攻”的決心了。
決心固是能下,需要考慮的問題仍有不少。
守卒的問題、城防器械的問題、援兵的問題,最關鍵的是,攻城兵力的問題。
要知,此前之攻南成、東安等城,俱是力子都舉全軍之力,或以萬餘之眾、或以一兩萬眾,攻敵一城,最終乃才艱難取勝,而於今若是要強攻蕃縣城,能用之兵力,卻只有劉昱一部。
換言之,如果正式確定強攻蕃縣城,那這一仗,就將會是劉昱部獨自攻一城的第一仗。
能不能打贏?
如果打不贏,怎麼辦?又如果即便是打贏了,部曲傷亡太重怎麼辦?
都將不但不利於接下來的攻略魯郡,甚至不利於在薛縣的繼續立足。
劉昱決定起來看似比較容易,陳直卻是遲遲難下這個決心。
陳直忽然想到了劉小虎,可惜劉小虎不在軍中,若劉小虎在,她一定會有較好的決斷!蕃縣離薛縣不遠,那麼要不要急遣人去問劉小虎的意見?陳直旋即否定了自己的這個念頭。一則,再是不遠,來回也得一天,曹幹至少有句話說得不錯,便是騶縣的援兵至多三兩天內可能就會抵至,這種情況下,如果選擇強攻,一天也是很寶貴的時間,耽誤不起;二者,部率早已不是劉小虎,劉昱現是部率,自己又是軍師的角色,碰到點事就去問劉小虎的話,還換部率作甚?還要自己何用?將會大不利於劉昱在部中的威望,也不利於自己在劉昱心目中的地位。
劉昱再次問道:“姑丈,你怎麼說?”
陳直向來認為自己敢於決斷,而且事實上,在來打蕃縣城前,他也已有考慮到過,如果騙不開城門、招降不能,底下該怎麼辦?他考慮時候已經想到了強攻這一僅剩的辦法,然當此到了真的軟的兩策皆不起作用,唯一隻剩招降此法的關頭,他思前想後,卻竟始終是決心難下。
……
出發前,劉小虎私下與他說的話浮上心頭。
劉小虎私底下殷切地與他說道:“姑丈,今往取蕃縣,咱們雖已籌劃完善,然臨戰之期,常有意外,萬一詐開城門此策不得用,曹幹頗有謀略,姑丈不妨可召其諮問。我阿弟年輕,自尊心強,此話我因未與他講。唯望姑丈能以我部前途之大局為重,切莫忘了我之此言。”
……
陳直艱難地說道:“郎君,若取蕃縣城,現下所剩之法,只餘強攻一途。今觀蕃縣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