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蔥遇上炒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八章 徵糧,大明:我真的不想做首富,洋蔥遇上炒肉,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跟你?”王哲寧對於堂尊大人的這位大侄子也是有所耳聞的,就不說他這些他在金陵城闖出的名聲,就是前一段時間他那為衙門搞出的糧食期權,也是讓人拍案叫絕。

王哲寧稍微思索了一下,便對方華和盤托出了實情。

“大公子,剛才戶科的人來報,說是今年的秋糧只收上來將將三成。”

“三成?”

方華感覺不對勁,秋收都到尾聲了,怎麼可能就收上來這些糧食。就算今年雨季晚了,也不可能就這點收成。

“為什麼會這樣?”方華問道。

王主簿眉頭深鎖,說道:“戶科的人說,是有糧戶抗糧。”

“抗糧?”

一聽這兩個字,方華暗道麻煩了。

稅收,尤其是糧稅一直是大明朝的老大難問題,可以說一部大明史,就是稅官稅吏和農民地主鬥智鬥勇拔河的歷史。

太祖皇帝是個強壯的運動員,而且這個運動員還手裡拿著大砍刀,所以沒有人拔河拔的過他。

在他的主持下,大明朝完成了最嚴格的戶籍與土地清查制度工作,製成詳盡的土地魚鱗冊和戶籍黃冊。並宣佈以後每十年普查一次。

但顯然這個是個不缺實際的政策,面對這麼個龐大而又複雜的帝國,後人怎麼可能擁有像老朱一樣的時間和精力去完成這個工作。

所以,隨著行政效率的降低,戶籍和土地普查已經進入了蒙人階段,有的人死幾十年還存在於戶籍黃冊之上。

這樣稀裡糊塗的過了一百年,大明朝的稅收肉眼可見的一天不如一天。

萬幸後來朝廷又出現了一個拔河猛將,張居正,老張延續了他前輩們工作,重新丈量了土地,在新的黃冊和魚鱗冊基礎上,搞起了一條鞭法。

但也很不幸,老張死後十年,他改革的所有政策基本都被廢除。

土地不清楚的還是不清楚,稅收收不上來的,還是收不上來。

舊稅未清常常是新稅之累,而一個縣官根本無法長期和成百成千以拖拉方式拒不納糧的戶主抗衡。

“漕運衙門人已經來了,堂尊不在,這可怎麼辦呀。”

王主簿急的像個熱鍋上的螞蟻。作為一縣的三把手,錢糧徵收正是他分管的工作。

“王主簿,你先彆著急。”

方華先安撫住王哲寧的情緒,自己思索著解決的辦法。

上元縣一年是上繳稅收四萬石,合白銀約四萬兩,朝廷和地方對半分賬,也就是說出了歸入地方官庫的銀糧不算,上元縣每年需要解押糧食兩萬石,或白銀兩萬兩。

現在,上元縣一共收到了糧食將將三成,滿打滿算也就一萬二千石,現在縣衙幾乎是個空殼,根本不可能補上這差的八千多石糧食。

期權的生意他已經玩過一次,也不可能短時間內在來一次,如今看來這似乎是局死棋。

想了想,方華說道:

“王主簿,你先到二堂跟漕運衙門的人談談,看看解糧能不能拖幾天時間,糧食的事情我來解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勿首見

在職通

回到明末當個大貪官

想失憶迷茫的老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