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落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22章 週六,落晴鳶,醉落拓,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明明昨晚也做了很多夢的,但沒記住。
真正的成熟,就是不動聲色的做自己的擺渡人。
睡眠時間太短了,感覺眼睛完全睜不開。
老是吃同一樣食物,真的要膩了。
本打算今天出去玩的,無奈上週六的日記實在太多,碼完後已然十點多了,還是擇日吧。
光遇週年慶,冥龍頭上也有生日帽,辦公室樓頂甚是熱鬧,有個大蛋糕,有很多先祖,將那個會放煙花的小禮炮兌換了。
吃香蕉吃太多了會不會有什麼副作用哦。
塵歌壺逐漸越來越好看了。
圖書館裡人實在是太多了,所以我寧願走更遠的路去教學樓那邊,這次為了晚霞,去的四教。頂樓的大風吹起來甚是舒服。
人們在樂觀時往往會低估負債的風險,過多借債,當風險出現時,又會因為債務負擔沉重而缺乏騰挪空間,沒辦法應對。債務負擔重的家庭面臨至少三個風險:債務缺乏彈性;收入變化彈性很大;家庭支出的變動。我國債務總量達到了Gdp的258%,與美國持平,並且增長速度更快,近幾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諸多舉措,尤其是“去庫存”“去槓桿”,都與債務問題和風險有關。
經濟的正常執行離不開債務,債務關係讓經濟各部門之間的聯絡變得更加緊密,任何部門出問題都可能傳導到其他部門,形成系統風險,這類危機爆發和蔓延的速度往往很快,負債率高的經濟中,資產價格的下跌往往迅猛,資產價格下跌會引起信貸收縮,導致資金鍊斷裂。一個部門的負債對應著另一個部門的資產,債務累積或“加槓桿”的過程,就是人與人之間商業往來增加的過程,會推動經濟繁榮,而債務萎縮或“去槓桿”也就是商業活動減少的過程,會帶來經濟衰退,債務帶來的經濟衰退會加重實際債務負擔,會造成消費下降,會加劇不平等,因法律優先保護債權人的索賠權,而欠債方即使破產也要清算債務,故而債務常常把風險集中到承受能力更弱的窮人身上。
債務源於人性:總想盡早滿足慾望,又對未來盲目樂觀,借錢時總覺得將來能還上。居民和企業的債務規模,換個角度來看也就是銀行的信貸和資產規模,要理解債務的增長,首先要理解銀行為什麼會大量放貸。資金供給的增加源於金融管制的放鬆,一方面,銀行越做越大,創造的信貸越來越多,另一方面,金融創新和衍生品層出不窮,整個金融部門的規模和風險也越滾越大。全球金融自由化浪潮始於20世紀70年代佈雷頓森林體系的解體,但銀行危機隨之而來,全球銀行危機的頻率都與國際資本流動規模高度相關。金融風險的核心是銀行,歷次金融危機幾乎都伴隨著銀行危機,原因有四:銀行規模大,槓桿高;銀行借進來的錢很多是短期的,但貸出去的錢卻大都是長期的,這種負債與資產的期限不匹配會帶來流動性風險;銀行信貸大都和房地產有關,常常與土地和房產價值一同起落,放大經濟波動;銀行風險會傳導到其他金融部門。金融自由化浪潮為借貸開啟了方便之門,但如果沒有大量資金湧入金融系統,借貸總量也難以增加。如今的全球經濟失衡,是貿易失衡和美元地位帶來的資本流動失衡所共同造成的。國際資本流入不是美國可貸資金增加的唯一原因,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國內的貧富差距,在大多數發達國家,過去40年國內貧富差距的擴大都伴隨著國內債務水平的上升,富人的餘錢透過銀行等金融中介流向房地產,借給窮人買房,成為窮人的債務,這種金融資源脫實向虛,降低了資金配置效率,加大了風險。債務本身並不可怕,如果借來的錢能用好,投資形成的資產能增加未來收入,還債就不成問題,加入資金能被實體企業投資所吸納,就不會流到房地產和金融行業去推升資產泡沫,而主要發達國家實體投資下降的一個原因便是國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