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率以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四章 渡河,大唐極品紈絝,子率以正,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呵呵,殿下和張縣男不嫌棄就好,吃菜吃菜。”
屈突壽聽李承乾這麼說,算是給足了他面子,此時自然更活絡起來。
對於桌子上的菜,張拯只是淺嘗輒止。
每一樣都嚐了一下,算是給了這位潼關守將一個面子,至於味道嘛,只能說是呵呵。
倒也不是說張拯嫌棄,委實是嘴巴被後世那些豐富的菜餚養得太叼。
大唐這些菜式,不是煮的就是烤的,已經很難打動張拯的味蕾了。
用後世一句非主流的話來說就是:“不是你不夠優秀,而是我眼光太高。”
三人觀賞著大河折道東流之景,邊吃邊喝,氣氛也算熱烈。
不一會兒,便有軍士來報,渡河的船隻已經備好。
張拯和李承乾對視一眼,同時放下了手中的筷子。
李承乾率先起身,對著屈突壽開口道:“勞煩蔣國公招待,如今酒足飯飽,孤也該啟程北上了。
晉陽的百姓嗷嗷待哺,孤心中實在是放心不下,便就此別過吧。”
屈突壽起身行禮道:“殿下身負皇命,末將不敢耽擱殿下的行程,如此,末將送送殿下。”
三人起身,帶著常言和陳瑀下了城樓。
太子親衛的將士也在潼關用過飯食,此時已經列陣在大河的渡口邊上。
大河水流湍急,行船不易。
所以大唐的水師如今盤踞在大江中,大河裡是沒有水師戰船的。
而屈突壽為李承乾和張拯等人準備的,是大河用以運輸的貨船。
大河浪急,行河的船與大江中的船隻也有所不同。
大河的船,船底更加寬闊平坦,吃水更深。
而大江中的船,則是船身遠大於船底,船底尖銳猶如梭子。
此刻,數十艘大船正停泊在關前渡口。
操舟掌舵的水手也大多是常年在河上跑生活的老手,所以渡河倒是不必李承乾和張拯憂心。
船上的水手搭好踏板,隨著李承乾一聲令下,太子親衛便分成十人一組跨上了大船。
將士上船之後,便是隊伍攜帶的輜重,還有馬車等雜物。
李承乾和張拯兩人朝著屈突壽拱手告辭,約定來日長安相聚,便踏上了大船的甲板。
李承乾和張拯乘坐的這艘大船,是所有船隻裡面體積最大的。
可容納數萬石的貨物,還能載兩百餘人。
船隻分為三層,最底下一層是貨倉和水手船伕掌舵的控制室。
第二層才是住人的地方。
而第三層則是甲板,上面還固定了觀光的案几和坐墊。
待兩人上了大船,船老大喊了一聲號子,水手便收回了停船所用的鐵錨。
大船穩穩當當的駛離了碼頭進入大河中心,便有水手告知張拯和李承乾:
“渡河大約需要半個時辰的功夫,兩位貴人可在甲板上觀賞大河風光。
只是要注意不要走到甲板邊上,當心失足落水。”
“半個時辰,需要這麼久嗎?”
李承乾奇了,不由得出聲問道。
大河再寬,也不過百丈距離,怎麼會需要那麼久。
那水手不知李承乾身份,只當他是潼關中的哪位貴人。
第一次渡河的人都會有這樣的疑惑,水手也見多了這樣的人。
便出聲解釋道:“好教貴人知曉,這渡河卻並非是從河這岸渡到河那岸那麼簡單。
而是要隨著水流往下游而去。對面蒲州的風陵渡可不在潼關對岸,還在下游三十里開外呢。”
“簡單來說,我們不走直線,而是走斜線。”旁邊的張拯忍不住給李承乾解釋了一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