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飲長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3節,地球人的小商鋪,醉飲長歌,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帶著明豔的香味,隔著漫長的時光傳遞而來。
老家這會兒,楓葉也該紅了吧。
柳澤拿資料颳了刮下巴,然後摸出手機來搜了一圈最近老家那邊的溫度,開啟某寶買了一大堆東西回去,又給爺爺打了個電話。
電話響了許久才接通,傳來了熟悉的鄉音:“澤伢子?”
“哎。”柳澤應了一聲,“爺爺,我買了一些秋冬的衣服回去,還有咱家被褥兩年多沒換了,上次回去鈴嬸說你講棉花彈的被子蓋著重,我給你買了一套蠶絲的回去……”
電話那頭笑了兩聲:“買那些做什麼哦,浪費錢。”
柳澤不聽,繼續絮絮叨叨的跟爺爺數了一堆東西,以前對他有恩的,每家都有,連人家家裡小輩都顧及到了。
“還有啊。”柳澤頓了頓,“最近會有地質團隊過咱們那邊去,爺爺你那個……注意接待一下。”
“什麼地質團隊?”爺爺問。
“就是勘測地質的。”柳澤答道,“看看咱們那兒適不適合開發,怎麼開發……”
柳澤對於自己看中的那塊地方其實挺有信心的,畢竟在那兒住了那麼些年都沒出過什麼天災,翻過粗略的地質資料,知道那塊地方建房生活多半是沒什麼問題。
最大的問題就是偏了一點,但是如今也已經修好路了,真要開發的話,這路雖然也還是需要有些修整,但成本已經低了很多。
只要有人看得中,投資到了位,開發起來問題應該不大。
能開發就行了,用不用他的設計圖,他能不能參與進去這種事,雖然會有些遺憾,但對現在的柳澤來說反而沒有那麼重要。
怎麼說都是他想辦法引過去的注意力——原本柳澤覺得自己至少得花上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再加上一些天時地利做出大成績,才能走到跟投資商們談笑風生的那麼個地位,但現在有捷徑擺在了他面前,柳澤挺願意退一步。
柳澤溫聲跟電話那頭的老人細說:“就咱們後山那裡啊,不是特別好看嘛?村裡不也一直說當年有攝影師拿咱們後山的照片得過省裡的獎……”
“什麼開發?”爺爺問,“澤伢子,你說有人要來咱們這裡搞開發?”
“還不一定,得先勘查一下。”柳澤老實的解釋,“勘查完了還有拉投資的一些問題……”
“我老了,不懂你們這些專業的東西。”爺爺沉默了良久,半晌,才開口問道,“你弄的?”
“不是。”柳澤說,“是葉鴻書。”
電話那頭一片乾淨,過了一會兒傳來了很重的呼吸聲,接著是一些氣音,悉悉索索的。
柳澤拿著手機,靠在閣樓的小角落裡,安靜的聽著電話那頭老人的動靜。
爺爺在哭。
柳澤知道。
他爺爺以前也是個聞名整個鄉的教師,總是對他的學生們說:你們要努力讀書,努力走出去,以後成才了,記得惦念一下鄉里,你們走出去了,我們鄉里才能越變越好。
結果他教的那些學生的確有成才的,還不少,但那些人基本都乾脆的搬進了城裡,戶口也遷走,連著後代一起留在了城市裡,要不是有些老人不願意離開,他們逢年過節也不一定願意回來一趟。
這是人之常情,努力將家鄉變好這個擔子太重了,不是誰都能背得起的,老人也不怪他們。
畢竟在城市裡呆過之後,又有幾個人會惦念偏僻落後的農村,迫不及待的脫離才是絕大多數人的想法。
於是受了教育開了智的人都接二連三的走了,留下的都是些畏懼新事物眼界低下教育程度也接近於無的老一輩人。
所以後來教育柳澤的時候,老人總是說:你走出去了就不要回來,要回來,你就得是風風光光的衣錦還鄉,能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