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雷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三章 三方小會(下),千年軍國,行者雷昂,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中尚有羅剎人、大食人、葛邏祿人、突厥人、黠戛斯人……”

隨著羅開先的列舉,驚異的人換成了李繼衝,“如此多不同族裔,三郎你又如何統帥他們?”

“無他,公平耳。”羅開先攤開雙手,很是坦然的開始解釋:“所有跟隨某的戰士,按照軍律管理,不分族系,沒有血統差異,功過賞罰、升遷評測均有統一之準繩,沒有例外!”

“怎可能……”又一次的三個字,不過這次是小李說的。

“完全可行,也並不困難,僅需要擯棄私心。”羅開先平淡的語氣如同飲水般自然,“兩年前,自羅某由雅典……哦,那是西秦轄下之城,自雅典東行兩年矣,手下部眾愈加增多,目下已逾十四萬,及至今日駐紮靈州,此間行程兩萬裡,從未有人質疑某之公正。”

老李小李兩人不約而同的深吸了一口冷氣。

沒有人出聲,兩人都是軍旅中人,都明白羅某人所說事情的艱難,如果羅某人沒有誇大或說慌。

但是,眼前這位威武高大的羅姓長人,如此的傲然而自信,又怎會用謊言來粉飾自己?

接下來的時間,三人都失去了繼續之前話題的興趣。

羅開先之前提起的話題,為的只是在兩位党項李姓人心中埋下種子,並非想要求得什麼配合之類的承諾——至少目前,那沒什麼意義,所以這種對話至多是一種溝通的前置,點到為止即可,何況他還需要檢查和指導手下戰士完善最後的細節收尾工作。

至於老李和小李二人,在聽完了羅開先的話語之後,徹底失去了言語的想法——羅開先的話雖然沒有繼續下去,兩人卻都明白了他話語之中的寓意。

只不過,兩個人理解的角度並不一樣。

小李看到的是擴充手下軍隊的契機。

老李的想法則要複雜得多,他看到的是族群戰爭和互耗之外的另一條路,看到的是讓部眾和親族以和平的方式活下去的另一種可能。

在這種氛圍下,之前關於所謂亂石山匪寇被剿滅的欣喜完全不值一提,曾被報訊之人提到的戰利品分享之類,更是不再被小李和老李兩人放在心上。

當然,該繼續的事情,還是要繼續。

在富有經驗的親兵們運作下,各項事宜更像是流水般的程式化操作,一切都有條不紊。

從山匪窩裡拯救出來的苦命人除了山路過往的行商,就是來自左近的往來路人,分為兩個方向安置再恰當不過——羅開先並不需要他們太多感謝的話語,他亦不可能帶著他們上路。

在分流了拯救出來的人之後,俘虜的山匪和被砍下的山匪頭顱同樣被分成了兩份,留給兩方各自去報功——這類的功勞對羅某人來說完全沒有意義。

最後是繳獲的戰利品,因有之前提前收進空間的收穫,羅開先對其餘的已不再感興趣,不過為了掩人耳目,他只留下了一百匹馱馬和為數不多的八匹戰馬,餘下絲綢、布匹、金銀財物之類是現成的兩份,被挑選之後的馬匹、驢子還有各類牲畜全部被小李老李兩家均分。

處理利落了這些瑣事之後,太陽已經沒落在山巒之後,昏黃的光線下,李德勝帶著他的人還有部分被救出來的人順著山路向北回銀州,羅開先和李繼衝則帶著餘下的所有人整隊向南去綏州。

殘餘的光芒之下,兩方人馬分道揚鑣的場景如同老電影中的沉默長鏡頭,哦,也不算沉默,還有馬蹄敲擊在凍得堅硬的土地上的奏鳴聲。

三方小會只能說是短短的一瞬,對羅開先來說,更只是一個路途上的插曲,對於老李還有小李來說,究竟是路途上聽了某個狂人的妄想,還是一場改變的開始?

誰知道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贅婿武神

愛吃紙包牛肉的趙靈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