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雷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五章 程序與秩序,千年軍國,行者雷昂,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只不過所有的房子都是木頭建造而已,居住區裡面校場、集體倉庫、廁所、浴屋、工具屋之類全部應有盡有,此外還有專門的取水點和垃圾堆放場……

所有新建的木屋大小並不相同,大的能有數百平,小的僅有幾十平,但卻同樣都有一部分石砌的結構,那是用來取暖的壁爐和火炕,此外還有獨立使用的廚間和洗漱間,餘下的空間則是留給各家自己籌劃,這卻不是集體勞動所能顧及的。

當然,凡事有利必有弊,木製的房子最大的好處是建造快捷,壞處卻是容易發生火災,火燒連城真的不是什麼玩笑事。

對此沒有什麼好辦法的羅某人只好強制規定每座木屋的間距要至少二十步,彼此直接的空地上還不允許堆放雜物,幾位老人曾建議如唐長安城一般設立坊牆用來放火,但終究時間和季節以及人力所限,只能留待天氣轉暖之後再議,羅開先倒是想製作一些人力消防車,但同樣受限於時間、效率和工藝,無法之下他命令工坊製作了一批木排,上面刻好一些營地內用火的注意事項,然後再由憲兵隊的人四處安設,也算是營地紀律的又一項提升。

這座粗糙簡陋的城市並沒有這個時代通有的城門和高牆,只有木柵欄和拒馬還有為數眾多的陷坑以及水道做為防禦,不過卻沒人擔憂這裡的安全,先不說羅某人預設的各處防禦點,單單圍著營地隨處設定的木製望樓就不是好相與的。

每座望樓的高度僅有不足二十米,佔地卻也有近五十個平方,上下分為三層,最底層是哨兵存放馬匹的地方,中間一層是輪崗休息之用,最上層則布有床弩和小型拋車作為防禦戰具。每座望樓之間的距離是二百步,配合上面佈設的武器恰好可以形成交叉火力。

因為時間倉促,種種佈置已經可以說是眼下所能達到的最好程度,雖然不合這個時代人們的城市概念,卻完全附和羅某人的想法——在他看來,如果真有什麼敵人能夠攻到營地裡,他在外圍設定的暗堡和地窩子就完全是擺設了。

所以,營地的四個出入口連大門都沒有,只是在每個通道口堆放了幾塊巨大的石頭——這些石頭原本是散落在荒地上的,這些石頭多數都是花崗岩,很難移動不說,同樣難以鑿爛,巨石被人們移動到通道口之後,羅開先提了一個建議,藉助幾塊石頭做基礎,再堆砌一些石頭,用石灰漿勾縫,就變成了頗為原生態的石頭房子,這些房子恰好可以作為通道值守哨兵的住所。

同時考慮營地在外人眼中的識別功能,由最年長的老李坦題字最好的石匠來操作,在四個出入口的大石頭上,分別雕刻上了“靈州”的字樣,精神矍鑠的老李坦興致上來寫的字有些顫顫巍巍,配合石匠的手藝,在天然平整的巨石上雕刻出來的字樣雖然說不上工整莊嚴,卻頗有一些雄奇、古拙、粗曠外加自然之美,即使習慣了軍營秩序感的羅某人也沒有任何不滿意的想法。

之前的大風和晴天使得新建的木屋變得乾燥宜居,連同內裡新建的土炕都已經完全乾透,完全可以讓人們搬遷入住了。

於是,趁著零星的雪花剛剛飄散,所有人開始忙碌著移居的事情。

因為時間倉促,營內的老人們只是倉促命人在新建營地東面設立了一個祭壇,然後宰殺了牛羊駱駝各一頭作為三牲祭禮,擺上供桌之後,由幾個老人帶著指導,羅開先負責唸誦祭詞,除了一部分守備營戰士再加上各家各戶出一個代表參與,三拜九叩祭告天地和之後,算是完成了一個簡單祭禮,也不用再有什麼領導致辭,直接開始搬遷事宜。

當然,搬遷的事情同樣不是那麼簡單的,十幾萬人的動作怎麼都不會小。

好在東行營隊經過一路上的磨合,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秩序,並不是完全不懂得自我約束的真正的平民,這讓羅開先和一眾民營頭領們省心太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唐遊記

指點江山

火影:我五條悟最強

不吃香菜就吃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