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雷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章 比什凱克之戰,千年軍國,行者雷昂,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比什凱克距離輪臺城的路程有千多公里,換算成這個時代的東方里程計算方式就是兩千多里外,輪臺城雖然紛紛擾擾,但是遠離戰場的人們自然不可能瞭解其中的全部,多半都是隻言片句的猜測,或許有人能夠憑藉收到的訊息猜出戰爭的全貌,只不過時效性就是個大問題了。
傳聞中的那隻隊伍此時卻在伊犁河谷的位置停歇。
這片土地即便在後世也是水草豐美的天然牧場,卻是老羅帶隊大戰之後最好的棲息地。
從庫扎克出來一路北上的時候,老羅也沒預料到葛邏祿人居然勾結北地的黠戛斯人在比什凱克這個地方伏擊己方。
只不過他們低估了老羅專門訓練出來的斥候隊,阿爾克和閔文侯兩個人雖然平時喜歡嬉笑玩鬧,但是卻是這個時代最好的斥候人選,何況老羅還專門給他們配備了單筒望遠鏡。
所以對於比什凱克埋伏的人來說,知己不知彼,就是他們致命的錯誤。
對老羅來說,這卻是檢驗整支隊伍八萬五千多人冬季訓練結果的最好時機,儘管讓僅僅訓練一個冬天的平民們面對草原上的強盜種族是一件比較殘酷的事情。不過身處這個年代這種地方,保護自己就是必需的素質,沒得選擇。
當然臨戰之時,直面最強大的敵人的不會是訓練了一個冬季的平民,而是守備營正面防禦,騎兵校遊走在外圍,負責鑿穿和破壞敵人的戰陣——只是可惜的是,葛邏祿人和黠戛斯人這個時候不過是中亞草原上的破落戶,他們哪裡懂得波次進攻,哪裡懂得戰陣?
距離比什凱克敵人的埋伏地之外,老羅選了一個平坦的開闊地,守備營的戰士把偏廂車圍攏成了數十個園形堡壘,每個堡壘的間隔是百米左右,恰好可供弓箭充分的封鎖通道,平民則把四輪大車同樣操作,只不過他們位於戰場的後方——並不用提防有敵人從那裡突襲。
之所以不是把偏廂車圍攏組成一個簡易城池,完全是因為老羅不想打一場防守戰,前文說過,這傢伙可是進攻型的性格,坐困孤地和敵人打攻防消耗戰可不對他的脾胃,而圍攏車陣做城池免不了會影響己方的機動作戰能力。
對他來說死了的敵人才是好敵人,儘管後世的時候他對吉爾吉斯人的印象還不錯,但並不代表這個時代的黠戛斯人可以替代他曾經接觸過的那些人。
歷史記載中,有一部分黠戛斯人歸附了華夏,但是“歷史”不等於現實,關於這一點,老羅再清楚不過。
沒有戰前溝通,沒有私下接觸,比什凱克的葛邏祿人和黠戛斯人是作為強盜攔路虎出現的,而面對這種攔路的強盜,老羅則根本不屑於談判。在他的眼中,你既然敢擋住我的路,那麼就別怪我拿你當強盜處理,談判是弱者的行為,歸根結底還是要比誰的拳頭大。
顯然,比什凱克的人認為他們的拳頭更厲害,因為他們知道老羅這隻隊伍裡有為數不少的老人、女人、孩子。
戰鬥就這樣開始了。
有人說螞蟻多了可以咬死大象,但是沒有核心人物統領的比什凱克附近的部族們不過是一群散沙。
數十個部落外加比什凱克的一些葛邏祿商人貴族總數五萬多人,在老羅眼裡與非洲草原上遷徙的野生角馬差不多,他們成群結隊的一窩蜂般衝上來的時候,迎面撞上了守備營用偏廂車組成的車陣,那情景就像潮水撞上了礁石。
偏廂車的隔板厚度至少有八厘米,全部硬木製作,表面還有鉚釘上的鐵皮配合尖刺,可想而知血肉之軀的騎手撞上去會是什麼樣的慘狀,更不用提還有從偏廂車側孔中毒蛇一般刺出的長矛,更不用說還有在車壘內部向外拋射的鐵箭。
原本勇猛向前的部落戰士或者被車板刮破了皮甲,或者被長矛刺穿了胸腹,更有甚者直接被拋射的箭只釘在了地上。隨著前面的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