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雷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四章 見聞(二),千年軍國,行者雷昂,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路兩邊最多的是各種店面,鐵匠鋪,木匠鋪是最多的——這也算是本地的支柱產業,附近的許多部族會到這裡來訂貨,當然也是波斯人接納唐人存留此地的理由,除此之外就是綢布鋪,成衣鋪,皮毛鋪,鞋帽鋪,米鋪,果品鋪,肉鋪,車馬鋪以及號稱什麼都有的雜貨鋪,還有女人的脂粉鋪,甚至還有來自希臘的臘燭鋪……
這些店鋪就是滿足本地人需求的最基本的元素了,當然也是周圍部族常來此地購買貨物的場所。
作為一個城市,哪怕只是一個小城市,必不可缺的還有旅店,可惜沒有規模比較大的;酒家或者說叫酒鋪,同樣規模很小,一些酒鋪的簡易招牌上可以看出明顯的伊斯蘭風格;當然還有無論哪個時代都不會缺少的妓寮,這種地方倒是往往弄得冠冕堂皇——和後世差不多,有的門口甚至還站著在春寒中露出肚皮的波斯舞娘。
老羅的胳膊被掐了一下,是李姌在暗暗地提醒他,“三兄,我們去別處吧,這條街到處都是這種壞女人。”
“好啊,我們找一家鐵匠鋪看看去,你知道哪家畢竟好嗎?”老羅不禁有些好笑,無論哪個時代都少不了娼妓這種職業,同樣無論哪個時代女人也不願意自己喜歡的男人關注妓寮這種地方。
“就去我家裡的鐵匠鋪好了,我李家的工匠是最好的,這裡其他任何一家都比不了!”李姌興奮的推薦道,能有老羅陪著一起逛街簡直是最幸福的事情,無論哪個時代無論哪個地方都阻擋不了女人對血拼的樂趣——實際上她們也不在乎買不買東西。
老羅對李姌的自誇不置可否,他雖然不是對鍛造這種工藝門清的工程師,但是對整個軍工的體系卻是非常清楚的,從在開羅那條工匠街就可以看出這個時代的工藝水平,即使唐人工匠營這些後裔繼承了一些獨門技藝,但是還是不要奢望他們有太高的水準。
去李家的鐵匠鋪需要穿過幾條街,他們的鋪子並不在主要的街道上,按照李姌的說法,自己的店鋪面積比較大,主街的狹小空間根本安排不開。
街面上行人如梭,可以看到人種特徵明顯的希爾凡波斯人,阿拉伯人,亞美尼亞人,甚至還有蒙著頭巾的庫爾德人,當然本地的唐人是佔據多數的,挽著髮髻的唐人打扮在這裡很普遍,即使有的人明顯是一副中亞面孔,老羅倒是有些感慨,即使過去了那麼多年,大唐的名字還在影響著這片土地。
路上女人的裝束倒是多姿多彩,並不全是右衽襦裙加深衣之類,有的明顯是華人面孔,卻穿著華麗的羅馬長袍,還有的甚至戴著圓錐形的小帽完全一副波斯人打扮,這倒是證明了女人無論什麼時候都喜歡漂亮衣服的說法了,老羅暗暗地想。
其實走在路上最顯眼的還不是打扮得嬌豔的婦人,而是經常大呼小叫穿街而過的熊孩子們,華人的人多力量大概念在這裡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幾乎每條街道總會有幾個熊孩子出沒,大的帶小的成群結隊,偶爾有年幼的垂髫孩童摔倒,然後就會被稍大些的總角少年提拉起來,接著去打鬧。
當然也不是所有孩童都是這樣無用無慮,還有很多看著很瘦小的孩子,穿著單薄的衣服,三五成群聚集在向陽的牆下曬太陽,他們的表情多少有些悲涼。這些孩子有的一看就是明顯的華人血統,當然也有很多混血的孩子。
“這裡沒有學校嗎?”老羅有些好奇,史書中記載總是有些私塾或者家學之類的,但是他沒有看到。
“學校?”李姌有些好奇老羅的這個詞彙,不過很快就瞭解了,“三兄說的是學塾吧?這裡幾個大的領頭主家有家學,也有幾個私塾,不過人都不多。”
“那為什麼這些孩子不去讀書?”老羅順手指了指靠在牆邊的幾個孩子,“那些孩子又是怎麼回事?”
“那些多是沒人管的野孩子,現在好多都和乞丐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