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雷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三章 閒人們(一),千年軍國,行者雷昂,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蜿蜒的隊伍穿行在炎熱的夏季流水很少的同樣蜿蜒的卡沙夫河河谷中,眼看就要到馬什哈德了,東歸隊伍雖然經歷了許多坎坷,卻沒有遭受什麼大的挫折,僅有的幾次事情也被快速解決。這裡面當然是眾人齊心合力的結果,但更多的是老羅的功勞,但凡這個隊伍中明白些事理的人都很清楚這一點。

如果不是老羅提供了浮空車這種新奇的玩意兒,恐怕隊伍中很多年紀大的人根本就無法上路,或者早在路途中折磨病了;如果沒有偏廂車,恐怕每次停駐休憩的時候,眾人都不能安穩的恢復體力;如果不是有千多人的騎兵在隊伍的周圍遊弋,恐怕女人和孩子們早就被不斷遭遇的盜匪驚嚇的寢食難安了;如果不是早在出發前就謀劃了一整套行路的注意事項,恐怕只是喝水這種事情就會造成很多的人病倒,;如果……

這類的事情太多了,一路東行而來,原本有些散漫的原大唐工匠營後人們開始變得懂得遵守秩序和規則,更關鍵的是重新拾起了紀律,哪怕這種紀律比曾經傳聞的軍紀還要嚴苛。整個東歸隊伍中,所有人,包括剛學會走路的孩子,都要明白集體的重要性,出行的規範,飲水食物的要求,休息時的注意事項,衛生條例,安全條例……諸如此類的各項規矩不勝列舉。

一次長途的集體奔行,可以說把所有人都調動起來了,而且這種調動還是從上路之前就開始了。整個隊伍中幾乎所有人都有自己要做的事情,幾乎所有的男人不是士兵就是工匠,士兵不用說,工匠則在停歇的時候檢查維護所有車輛的使用問題,女人們則在行路的時候坐在大車上縫製衣物,停歇的時候準備食物,懂得說一句完整話語的孩子都要負責盯著周圍路邊的看不明白的情況,儘管他們經常走神。

除了忙碌的人們,當然也有被閒置的人,而且對於總數以萬計的總人數來說,這些人也不算少。主要是李家的一些老人還有張家的多數人,李家的老人是因為年老力衰不需要他們做什麼,張家人則是因為整體被排斥,老羅沒有安排他們做任何事情。

張家人難道就如此甘心平凡嗎?當然不會,事實上從在開始籌備的時候他們就試圖重新掌握一些話語權,他們也有這個能力,至少在組織人力方面張家人還是有一手的,只是因為老羅覺得他們的屁股坐得不正就把他們排除在外了。

事實證明,人類的社會缺了誰都沒什麼關係,無論是這個冷兵器的時代還是後世工業化的時代。沒有了張家人的指手劃腳,被老羅選定的杜訥這個原本只是平民選出來的長老同樣撐起了整個聯合工坊,有李家的李涅配合,前期的籌備就沒出什麼差錯,即使上路之後,張家人也不過是自成一體,各路人的組合與管理,完全不由他們攙和。

如今的張家人雖然不虞家族內的人口走失,但是因為自成一體與周圍的隊伍看起來總是有些格格不入。張盧自從跟隨老羅返回希爾凡平原之後,因了一系列的瑣事又因為家裡站位的問題,感覺沒臉面去見羅開先,在張家的處境也頗為尷尬。張家的老五張諾因為曾經被老羅從營地趕出來,賭氣外加自命不凡再也沒能在劇烈變化的唐人營內部找到自己的位置。至於張慎,從一開始他就在排斥老羅這個“外人”對唐人營的干涉,不是沒眼光,說白了只是私心重罷了。

坐在悠悠晃晃的浮空車上,看著兩邊無聲飄過的荒灘白雲,張慎覺得自己心中的抑鬱似乎也沒什麼了,“勢不由人君莫嘆啊……”

和張慎同樣坐在浮空車上的張匡自然知道自己父親在感嘆什麼,隨口搭言道:“父親也不必憂愁什麼,羅氏三郎根本就不打算搭理我們張家,等到了東方,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總會找到張家人休養生息的地方。”

張慎瞥了年近花甲的兒子一眼,有些悠悠的說道:“伯賢,你說的是沒錯。只是你想沒想過,在希爾凡,張家是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唐遊記

指點江山

火影:我五條悟最強

不吃香菜就吃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