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冗餘資料
爆發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七十三章 冗餘資料,穿越成為失落文明的監護AI,爆發屍,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b><\/b>
從“虛空”得到的這些資料中,能夠解讀的部分來自“摘錄者”這個文明,這也解釋了他為什麼使用“無限神機”的解密方法能夠解讀這部分資料。
雖然“無限神機”機體的打造者是另一個文明,但“無限神機”本身就是“摘錄者”要求建造的,其所使用的程式語言一定會與“摘錄者”適配。
而透過這串資料得到的資訊,李文淵意識到了“虛空”或許並不是他想象中的那種“完全虛無”。
“虛空”並不空,至少“摘錄者”成功將資訊留在了其中,並能夠解讀。
不僅如此,還有與“記錄者”有關的畫面也在內部,讓李文淵看到了“記錄者”的起源。
那巨量的“冗餘資料”也說明了“虛空”之中是有很多東西的,雖然無法解讀,但那些“亂碼”都代表著曾經有過“什麼”存在,並以有序的狀態展示。
從某種意義上說,“虛空”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的資料庫,其中儲存的就是這種亂碼式的“冗餘資料”,以及像“摘錄者”留下的那些能夠解讀的“加密資料”。
但為什麼接觸過“虛空”的生命或文明都認為“虛空”是一種災難性的宇宙現象呢?
李文淵認為,或許是因為那些“冗餘資料”沒有被用正確方法提取。
而這又涉及到了另一個東西熵。
熵泛指某些系統物質狀態的一種量度,在不同的學科體系中有著不同的定義,其在物理定義中是體系混亂程度的度量。
熵越大,體系的混亂程度也就越大,就像液體的蒸發、從液態變為氣態,分子間的混亂程度增加,這就是一種熵增。
在熱力學系統中,將宇宙看做一個孤立體系,宇宙的熵總是會隨著時間流逝增加,從有序到無序,所有能夠利用的有效能量都將被轉化為熱能,而宇宙中將再也沒有任何能夠維持運動和生命的能量存在。
這是與“大撕裂”理論類似的一種“終點”學說,代表著宇宙的“熱寂”結局。
而在資訊中同樣可以適用“熵”,當資訊量已經混亂到了無法從中獲得任何的資訊,那這是否可以代表著資訊也達到了一種“熱寂”?
李文淵懷疑,“虛空”其實就是一片熵增達到了最大值的資訊,其中的所有資訊都是混亂無序且無法解讀的,“虛空”的入侵實際上就是這些混亂資訊對整片宇宙的汙染。
那所謂的“虛無”就是資訊混亂程度達到極限後反而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平衡態,就像“熱寂宇宙”中一切物質都衰變為了光子和輕子後的“平衡”。
而既然“虛空”這種完全無序的“冗餘資料”能夠入侵他們的宇宙,那似乎說明了另一件事……
——他們的宇宙,也是資料構成的。
資訊並不是一種實質化的東西,其物質部分只是為了方便記憶由人為定義的物質載體。
就像記錄著資訊的報紙,其物質載體不過一群經過特殊排列的分子,人類人為定義了這些特殊排列的分子,它們便成為了“資訊”。
而這並不代表著“資訊”就有實體,它們的實體依然是分子、原子這些物質的基礎構成,而不會因為定義而改變他們在物理中的作用。
能夠入侵“資訊”的,也只有資訊。
他們的宇宙其實並不是一場宇宙實驗,而是一個更大、更復雜的“虛擬世界”?
李文淵感到了世界觀的扭曲,倘若他們其實就是一群缸中腦、或者更極端一點,只有他是“缸中腦”,他所知道的一切、不知道的一切、疑惑的一切都是提前規定好的“虛擬世界”、而他只負責切身實地體驗這一切,那麼他會怎麼做?
他現在總算明白為什麼銀河中的“觀察者”失落帝國會那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