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發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六十章 再見熟人,穿越成為失落文明的監護AI,爆發屍,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b><\/b>

“x-b125星域”最近被“聯合探求者”聯盟劃為了禁飛區,禁止一切飛船進入這片星域,只有得到聯盟批准的研究者才能夠前往這裡一探究竟,理由是此處有嚴重的未知宇宙異常現象,有可能會對誤入者造成危險。

這個在“上三旋臂”形成的聯盟整體十分穩定,成員文明也十分積極向上,但總會有些習慣於造謠生事的陰謀論者對此發表出不同的意見。

有人認為聯盟這是在欲蓋彌彰,他們肯定是在這片星域內發現了巨大的好處,不願意與眾人共享,才宣稱此處有什麼“嚴重異常現象”。

不過聯盟此時已經成立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成員文明之間幾乎互相連為了一個整體,這種輿論並沒有掀起什麼波浪就被平息,只剩極少數的探險家和太空海盜還會嘗試進入那片星域。

至於導致了這片“異常星域”的“幕後黑手”,此時則正在除錯一座極為龐大“超級巨構”,並不知道他曾經進行的一場“實驗”居然引起了這些文明這麼大的反應。

他是李文淵,就在幾個月之前,他將建造了數十年時間的“創世之柱”徹底完工了。

這跨度覆蓋了近二十個星系、距離最遠處長達五十光年的“超級巨構”,終於開始了正式的運轉,而李文淵也鬆了一口氣。

為了勘測合適的星系群作為“創世之柱”的建造基址,他花費了五年的時間去尋找理想中的星系。

“創世之柱”的建造要求首先便是足夠穩定的天體系統,任何的多星系統都是不行的,也不能是黑洞、脈衝星這類的特殊天體,這會干擾“創世之柱”的整體結構。

其次則是這些被選作建造基址的星系群之前不能有太過激烈的相對運動,例如某個星系正在以每秒幾百公里的速度靠近中央大黑洞,而另一個星系則正在以更快的速度遠離。

雖然“創世之柱”的連線結構主體在亞空間之中,但是依照亞空間與現實宇宙中位置的對應性的話,這種相互運動同樣會導致連線受損,可能每隔一段時間就得進行一次大維護,這種關鍵時刻可能導致熄火的“變數”對李文淵來說完全是不可接受。

找了許久的他都沒有找到理想中的星系群,不得已,他親自利用亞空間工程學“弄”來了一些恆星和行星,再經過精密的計算與模擬實驗,人為構造了一些天體系統,來充當“創世之柱”的基址。

而又經過了一系列磕磕碰碰地建設後,這個龐大的星際工程終於落下了帷幕,就連“中央處理器”的大小都無法與這座超級巨構相提並論。

這座完全體的“創世之柱”從宏觀視角上看去像一個巨大的海膽,每個星系的恆星都被數輪巨大的環世界所圍繞,在恆星的南北兩級還有數圈小型的圓環向外層層疊疊逐漸擴大,似乎正在引導恆星的能量流入某處地方。

沒有任何的行星、或是小行星還會存在在這些天體結構之中,就連不在這些星系的重力井、但還有可能迴歸星系的隕石也遭到了針對性的清理,以防破壞星系的穩定。

現實宇宙中看不到這些星系之間的聯絡,不知道的人見了或許會以為這是“一組”同型別的巨構,而不是“某一座”巨構。

但若是將亞空間之中景象套入到現實宇宙後,就會發現這是一個長滿了尖刺的“宇宙海膽”,輻射向四面八方。

這座超級巨構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功能結構”,就算脫離了核心也能夠單獨使用,只不過對宇宙規律的影響會變得十分有限,而這種“結構性”也是巨構建築的特徵,哪怕其佔地面積十分巨大,也依然會被稱為“巨構”。

不過這種層次的巨構,其消耗的能量也是一個巨大的天文數字。

那些恆星看似是在為“創世之柱”提供能量,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成為失落文明的監護AI

爆發屍

我帶著千年知識回到末世之前

月壤

意料中的末世

花海歸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