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來敲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百一十六章 結算貨幣,寒門宰相,幸福來敲門,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鈔可以略微緩解,宋朝的錢荒,說到底還是治標不治本。

薛向從陝西轉運使任三司使後將鹽鈔的鑄幣權,從地方攬至中樞。

在另一個時空歷史上因為熙河開邊之故,陝西鹽池每年所出鹽平均為一百一十七萬五千席,而朝廷平均每年印鹽鈔為一百七十七萬席,平均多出五十九萬席。

按照一席五貫五百錢的官售價就是三百多萬貫。

不過多出的鹽鈔,朝廷在京師備錢從都鹽院回收購買。

當然這個時空由交引所收入,加之朝廷印錢也很剋制,所以鹽鈔價格一直在五貫五百錢以上,可熙河開邊後就沒辦法剋制了。

而經過章越改制,將岷州熙州的井鹽也用鹽鈔結算後。岷州熙州的井鹽在採取卓筒井後開採後,一共鑽了三百餘口,如今一年所出井鹽已在七萬席上下。暮

這個訊息一出,當時永興府,秦州鹽鈔價格頓時上漲,漲至七八貫一席,章越便讓蔡京在市面上大量出售鹽鈔。

僅僅三個月後,薛向無恥將朝廷每年鹽鈔印錢多增加十五萬席……訊息一出鹽鈔價格暴跌,賤至五貫一席,蔡京便將當初出手的鹽鈔全部買了回來,順勢賺了一筆。

不論怎麼說五貫一席的鹽鈔依舊很堅定,儘管是低於原先五貫五百文的定價。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最重要是朝廷透過每年增發的鹽鈔都實打實地成為了收入,現在朝廷解鹽鹽池和熙州岷州鹽池所出一百二十多萬席鹽,但三司每年卻發行近兩百萬席的鹽鈔。

蔡延慶聽著章越講了鹽鈔之事,這時候沈括開口了。

沈括之前一直在岷州修寨,建成了鐵城堡後,剛回到了章越身邊。

沈括是經濟之臣,章越在穿越前最早了解到鹽鈔還是從他寫的夢溪筆談上。在書中他大讚範祥的鹽鈔改革。暮

歷史上沈括曾主張將每年增發的鹽鈔定為兩百萬貫,同時每年再增發二十萬貫作為不時之需,以此定為一個永久性的制度。

沈括遞上文書,結結巴巴地道:“大帥吩咐……的事,下官算得……差不多了,熙州榷場的設立,每年可出口一百一十萬貫的貨物,進口一百三十二八萬貫的貨物,換句話說在榷場朝廷每年有二十二萬貫鹽鈔的逆差。”

蔡延慶聽了一臉懵逼,不是說好了順差,怎麼又變成了逆差?

章越道:“似絲綢,茶葉在大宋皆是普通常見之物,然後番邦所易的藥物,香料,金銀卻是罕有貴重之物,故而是逆差!”

蔡延慶點點頭,宋遼榷場貿易也是,說是每年歲貢但遼國都用歲貢來買宋朝的東西。等於宋朝送錢給你遼國,遼國再用我宋朝的錢買我大宋的貨物。這樣保持一個差不多貿易上的出入平衡。

但是青唐蕃部及西域諸國就沒有遼國的待遇了。

但章越治平年間時,便讓王韶在西北推廣鹽鈔了,而之前打河州時,章越又用鹽鈔向青唐蕃部買糧,更不用說蕃將蕃兵們的賞賜都是用鹽鈔發放。暮

到了熙河榷場一開,在巨大的貿易順差下,這些鹽鈔又回流到宋朝了。

大家都不明白,為何到了最後宋朝得了好處,蕃人得了好處,漢商也得了好處,這中間發生了什麼?

蔡延慶已是有些明白了,用宋朝不缺的絲綢,茶磚換取馬匹,牛羊,而蕃部用不缺的馬匹,牛羊換取了宋朝絲綢,茶磚。

隱隱的他已是窺見到了增加財富的辦法在於交換。

蔡延慶明白了,沈括也是明白了,他口中笨拙,但此刻恨不得拿個小本本記下。

同時沈括又想到,當初章經略賦閒之時寫了一本關於經濟之學的書,後來獻給了今上,如今藏之在天子的書閣之中,聽聞不許第二個人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西晉二當家

陽光老頭

大唐:李二!你傳我皇位幹什麼?

回家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