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來敲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九百九十七章 韓絳回京,寒門宰相,幸福來敲門,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經義局。
章越為相初始的用力之處。
司馬光編寫資治通鑑設立經義局,便有培養人才同時表達政見的意思。
之後王安石為編撰三經新義,也設立了經義局,讓呂惠卿,王雱出入此間。
如今章越為了編撰《中庸》,《孟子》也打算設立經義局,此事已在籌劃之中。
拉蘇轍入局,也是拉攏人心之舉。
他也是看中了蘇轍在輿論上的影響力,至於政見章越覺得縱然與蘇轍有相左之處,自己也是可以引導的。
幾人先探討中庸之道的註釋。
韓愈將‘自誠明’進行闡發,曾言無過者是‘自誠明’的聖人,無二過者是‘自誠明’的賢人。
歐陽修繼承了韓愈的復古之風,對中庸也大加讚賞。
歐陽修認為為什麼孔子從不言利,命,仁?因為中人以下,不可言上上道。
易經就說‘利乃義之和’,但如果你與中人言‘利’,對方就片面地奔著‘自利’去了,所以只好與他講‘仁義’。
所以對於中庸的性,命,孔子是從來不講。
但中庸不是孔子所作,而是子思所作,就在書裡大談性,命之道。讀書人認為不是孔子真傳,所以被正統儒家所輕。
當然此論也是秦觀,晁補之所贊同,他們認為要註釋當註釋‘經’,次一等也是記錄孔子言行的《論語》。
至於中庸和孟子都是‘子書’的範疇,在儒家中地位不高,作注沒啥意義。
章越則不認同,因為三經新義已有王安石,呂惠卿,王雱搶佔高地。自己若不推翻王安石的變法,還是不要重新注經為妙。
孟子,中庸是子書,註釋起來動靜不會太大,不會成為眾矢之的,也不會太早暴露自己的野心。
況且若能將此二書抬到與三經新義並列的地位,才顯得自己的本事。
章越對秦,晁道:“當世性命之學,盡為釋道所據,若我儒家不據此,難道為釋道據之?”
秦觀道:“啟稟相公,中庸的不勉而中,不思而得,此乃虛高之言,當世讀書人又有幾人可以為之,如此如何為自誠明?”
章越道:“生而知之是自誠明,學而知之亦是自誠明。”
晁補之問道:“敢問相公孔子是學而知之,還是生而知之?”
章越道:“兼有。”
儒家都推崇生而知之,當然認為孔子也是前者。
章越道:“你們道所謂上智下愚之道,上上道不可與中人,我並不認同。這是才,並非性。性命之學,子思言盡其性,孟子謂盡其心,這並非要教而得之。”
歐陽修和秦觀,晁補之都說‘性命之學’是上上道,不要和中人以下的人講。
章越的意思,你們這些儒者搞得太玄乎了,無論是子思盡其心,還是孟子的盡其性,說到底都是解放人性。
解放人性這等事,還需要人教?這跟讀書多讀書少有什麼關係?
反而越是了得人物,越容易被慾望和教條所矇蔽驅使。
蘇轍,秦觀,晁補之聞言盡是釋然。
章越道:“要學孟子,不可不學中庸,學中庸,則不可不知孟子,昔韓非言儒家八派有子思之儒,孟子之儒實誤也。”
“荀子言子思,孟子乃一脈相承,司馬遷亦言孟子乃子思一派傳人。”
後世將子思孟子二者並稱為思孟學派。無論是理學,還是心學都從這一脈而出。
不僅如此王安石也非常推崇子思,孟子。當看了章越給他‘孟子也言利’之書後,王安石離開汴京時給章越回信,讓他孟子註釋寫好後,先給他王安石過目(中庸早已看過)。
學問之道說到底是求其放心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