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0節,非典型庶女,時鏡,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若兩家真能這樣化了干戈為玉帛,興許儀姐兒與周公子的事情還有眉目……”
“哦?”
當初儀姐兒不是看不上週兼,根本不搭理了嗎?怎麼如今小楊氏又說有眉目?
宋元啟可還記得,當日周兼求上門來,甚至在風雨之夜,跪在了府門外頭。那可是濟南大才子周留非啊,男兒膝下有黃金,他宋元啟有什麼資格叫周兼跪?
往昔種種,從他眼前漸次而過,宋元啟早已是後悔不迭了。
小楊氏也是感嘆,卻道:“那周兼對儀姐兒乃是痴心一片,早表白過自己心跡。若兩家真都轉危為安了,他還想娶儀姐兒。如今儀姐兒不曾從書院結業,年紀也差不多到了,若周兼這般的人選,怕是難找了……”
聞言,宋元啟沉吟許久,終於點了點頭。
“雖有陰差陽錯,但這一樁姻緣,終究沒壞……”
☆、第三十九章 萬兩銀票
周宋兩人的案子,算是近日來京城裡人人都在議論的一件事。
所有人原以為真相大白之後,這兩人應該會被放回山東繼續為官,沒想到,這時候恰逢官員考察,這二人品行德性都在第一等。興許是皇帝體恤他二人此番平白遭難,又知道他們為官政績,竟然在次日早朝的時候,將二人調任京城。
原山東承宣布政使司左參議宋元啟,調任大理寺右少卿,正四品;原山東承宣布政使司右參議周博,則調任右僉都御史,也是正四品。
雖然這官階依舊是從四品到四品,可兩個人乃是從山東到京城,從此以後竟然就成了京官,著實讓人沒想到。
不少人都感嘆,這就是真正的“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在秦王這件事上兩個人受了這樣大的委屈,現在皇上未必不是在彌補二人。
當然了,這只是一般人的想法。
衛起並不這樣想。
一下朝,他就直接出了宮,陶德早在備好的車馬旁邊等候著,瞧見衛起回來時候面無表情的臉,就忍不住打了個寒戰,上去小心翼翼道:“王爺?”
“沒什麼大事……”衛起淡淡地說了一句,道,“皇上的戒心沒放下。”
戒心,對秦王。
在旁人看來,皇帝把周、宋兩個人調到京城來,乃是賞識,是補償;可在衛起看來,當皇帝的人天生不需要補償別人,天下都是他的,冤枉兩個人又怎樣?
之所以有調動,不過是因為信不過。
秦王衛禹在山東的勢力太大,即便是周宋兩個人看起來跟秦王沒有關係,皇帝也不能留這兩個人在山東。皇帝的選擇,是對山東官場進行一場大清洗,而原來的周宋兩個人自然不應該再待在那邊,所以不如調任到京城來。
另一則,倒也不全然是皇帝的主意。
這背後,還有一個彭林。
彭林的背後,自然還有一個周兼。
這些心思不過都是最簡單的猜忌,衛起想想也就過去了。
下人掀起轎簾,衛起正要鑽進轎中,結果一晃眼就瞧見了遠處走過去的宋元啟。
宋元啟也沒想到竟然有這樣的好事從天而降。
他現在整個人都還恍恍惚惚地,接受著毫不熟悉的京官們的祝賀。
抱著烏紗帽,他腦子裡念頭還沒散去:自己這就成了個京官了?
訊息傳回宋家人現在住著的別院,小楊氏等人也是又驚又喜,根本沒想到後面還有這樣的好事等著。
他們一等宋元啟回來,就歡天喜地地慶祝了一回,自然也有旁人知道了訊息,往別院送來賀禮。
楊家那邊的人最是沒想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