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10頁,崇禎盛世,軒樟,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閃電戰理論是古德里安創造的,最初用於波蘭。1939年9月1日4時45分,德軍以其6個裝甲師、4個輕裝甲師和4個摩托化師為主要突擊力量,在一馬平川的波蘭西部勢如破竹般撕破了波軍6個集團軍約80萬人組成的防線。德國裝甲部隊與空軍構成的快速縱深挺進力量,將陳舊龐大的波軍迅速撕裂、合圍,至10月5日。波蘭戰役即告結束。波軍66萬人陣亡,20萬人受傷,694萬人被俘,而德軍僅傷亡3萬餘人。從而以一種成功的全新的戰術被銘刻到了世界軍事史上。
二戰初期,納粹德事家打造的閃擊戰,攻勢凌厲,似乎無往而不利,27天內征服了波蘭,1天內征服丹麥,23天內征服挪威,5天內征服荷蘭。18天內征服比利時,39天內征服號稱&ldo;歐洲最強陸軍&rdo;的法國……閃擊戰確實曾輝煌一時。堪稱戰爭史的一大經典。閃擊戰挾最新高技術兵器以最小的損失,突然、迅速地達成戰爭目的,其理論魅力至今依然不減。研究&ldo;資訊加上閃擊戰&rdo;可能演變的&ldo;資訊化閃擊戰&rdo;,利於我們在未來戰爭中防範新的閃擊戰,並在作戰中尋找更多的制勝之機。
剝開閃擊戰侵略的外衣,剖析一下閃擊戰,我們會發現其中蘊含著豐富的理論,閃爍著跨越歷史時空的啟迪。
&ldo;時間就是軍隊&rdo;,&ldo;時間就是勝利&rdo;,爭取時間和奪取空間是軍事對抗的重要內容。在時間上先敵一步,可以得先機之利。在&ldo;巴巴羅薩計劃&rdo;中,德軍僅3個星期即在蘇聯境內推進縱深達400~600公里,其成功的原因是:(1)&ldo;適時&rdo;;(2)出人意料的主攻地點;(3)欺騙活動;(4)新的坦克&ldo;戰術&rdo;。
這幾點,崇禎皇帝朱由檢的這次運兵,全部做到了。
德軍閃擊戰應用軍事科技的新的優勢,依靠坦克叢集的快速突擊,以及飛機的空中火力和縱深機降、傘降的高速配合,形成威力巨大的現代&ldo;撞城錘&rdo;。由於時空關係的改變創造的新的作戰理論,產生了時人難以想像的作戰效能。以儘可能快的機動獲得最大限度的衝擊力。
《孫子兵法》進攻戰的一個重要思路就是‐‐兵貴神速。書中寫道:&ldo;進而不可御者,速也。&rdo;並對快速產生的衝擊力作了至美的比喻:&ldo;激水之急,至於漂石者,勢也;鷙鳥之疾,至於毀折者,節也。&rdo;
根據戰爭力學理論,軍隊戰鬥力取決於兵力、機動力和衝擊力,而機動力和衝擊力的大小都與速度有關,速度越快,衝擊力也就越大。二戰初的閃擊戰依靠裝甲集團高速度、大縱深的突襲,產生的衝擊力在軍事史上堪稱空前的。
將精神之力轉化為戰鬥力,在閃擊戰理論中,精神對作戰的勝利可謂是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為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從西方的克勞塞維茨到東方的,許多傑出的軍事家都十分關注作戰突然性,指出突然和不意,可以彌補兵力的不足。其二為震懾。美軍在伊拉克戰爭的作戰計劃之一名為&ldo;震懾&rdo;行動,其實在閃擊戰的設計中,&ldo;震懾&rdo;正是希特勒、古德里安等追求的效果。二戰時德國發起閃擊戰時其坦克數遠不如英法聯軍,甚至被稱為&ldo;窮人的戰爭&rdo;,然而&ldo;窮人&rdo;打敗了富人。在西線閃擊戰中,法軍大批部隊被震懾住,喪失了作戰意志,被俘人員竟多達150萬。
為什麼閃擊戰在二戰初期產生了巨大威力?為什麼二戰中的閃擊戰又均以失敗而告終?
西方&ldo;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