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98頁,崇禎盛世,軒樟,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上進心不足了的關係,崇禎皇帝朱由檢已經跟當初剛剛重生到大明的時候心態,天差地別,他不想這樣,但他就是真的急不起來!
曹文詔,秦良玉,孫傳庭都接受了崇禎皇帝朱由檢的安排。
高德威眼看勸說沒有用,只得跟楊啟聰暗中交代要加強對檢荀樓的安全戒備,同時要注意控制好楊嗣昌!防止到了偏關被營救!
其實就是高德威不說,世上也沒有人會比楊啟聰和他的西廠武裝太監們更重視對皇帝的保護的,因為他們都知道這帶著軟皮面具的青年人,就是皇帝!
崇禎皇帝朱由檢,高德威,楊啟聰,秦良玉,曹文詔,孫傳庭,以及各自隨從,加上西廠武裝太監們,總共不到二百人,輕裝簡行,疾行在這蠻荒的山路間!
寧武關是三關中歷代戰爭最為頻繁的關口。當時北方諸民族只要南下,必經三關。偏關由於有黃河作為天險,只有冬季匈奴的騎兵才可以踏冰而過,而雁門以山為天險,騎兵難以突破。寧武關所靠的恢河是季節性河流,在恢河斷流的季節,匈奴騎兵就沿河谷揮師南進,直抵關下,當時恢河河谷可容&ldo;十騎並進&rdo;,所以大多數時候,寧武關成為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交戰的主要戰場。歷史上因鮮卑、突厥、契丹、蒙古等遊牧民族封建主南下掠擄,經常選擇寧武關為突破口,所以在很多歷史時期,這裡的戰爭幾乎連年不斷。在寧武關千百年來的戰爭紀錄中,最後一場大仗發生在明末崇禎年間。
當北同蒲鐵路線上北上的列車像一條巨龍一樣,由煤鄉軒崗西北的崇山峻嶺中穿越而過之後,眼前,一座現代化的小城便出現在鐵路線西的河谷中,這就是古代的晉北重鎮‐‐寧武關的所在地。寧武關故址就是今山西省寧武縣城,當呂梁山脈北支蘆芽山和雲中山交會的谷口。谷口寬廣,敞向北面的朔縣盆地。三面環山,北倚內長城,深居於四面遮蔽的腹地,形勢穩固,易守難攻。這裡處於大同、朔縣聯合盆地的南緣,地形高亢。山西省內兩條大河桑乾河和汾河卻取源於此,分流南北。東西兩面又有滹沱河、黃河的支流由此流出。因此,這裡雖是山區,卻具路通四方之利,交通方便。由此北上可到大同,南下可達太原。寧武關,在今寧武縣城區。始建於明代中期,為萬裡長城上的重要關隘,地勢險要,因其地處&ldo;三關&rdo;中路,素有&ldo;北屏大同,南扼太原,西應偏關,東援雁門&rdo;的戰略作用。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