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箜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84節,金丹老祖在現代,月下箜篌,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明勇隨著她的手指往那邊看了一眼,又轉過頭說:“看到魚啊,還能看到什麼?”
柳夕說:“不是魚,我是說你從那些魚身上發出來的光線中看到了什麼?”
“哦。”
李明勇恍然般應了一聲,轉頭看向前方琵琶魚們發出來的光線形成的綵帶,如同看著一副萬花筒。
“太複雜太亂了,圖案一會變一會合的,就是覺得挺好看的。”李明勇說。
柳夕和秋長生對視一眼,兩人眼中同時閃過一絲瞭然,顯然對於李明勇竟能看出彩圖的妙處並不感到意外。
如果李明勇真的是逍遙書生的轉世,哪怕李明勇早已經忘記了前事種種,今生變成了一個普通人。但是,逍遙書生死前一定留下了後手,保證自己的轉世一見到這些琵琶魚發出來的光線形成的彩圖,就能明白其中的意思。
即使不明白,也能看得懂。
至少,李明勇能看出那些光線形成的是一幅幅圖案,而在柳夕和秋長生眼裡,那些光線只是一道綵帶,如同七色彩虹一般。
秋長生想了想,沉吟道:“他看到的,應該是九曲黃河陣的陣圖。此陣內按三才,外接九宮,一共十二蝠陣圖。李明勇,你看到的圖案,是不是十二蝠?”
李明勇一時回答不出來,嚷道:“這一會變一會兒不變的,我眼睛都看花了,哪裡知道是不是十二蝠?不過大概差不多吧,絕對不少於九張不同的畫。”
秋長生溫聲道:“不要急,你再仔細看看,我需要一個確定的數字,到底是不是十二蝠圖案?”
李明勇嘟囔了兩句,凝神往前方光線斑駁的綵帶上仔細數著,過了一會兒,他抬頭道:“不錯,就是十二蝠,不多不少,我剛才數了三遍。”
秋長生謹慎的問道:“你確定嗎?”
李明勇有些不滿意的說:“我確定肯定以及一定。雖然我沒讀多少書,但至少小學的數學還是學過的,難道連十二張不同的畫都數不對嗎?也太瞧不起人了。”
秋長生一點也不在意李明勇的不滿,神色稍微輕鬆下來,對柳夕說道:“如此一來,有了陣圖,我們就輕鬆多了。”
兩人一龜追著那群長相兇惡的琵琶魚,在深達7000米左右的海底繞行了約莫一個小時,來到了一處比較平坦的海底。
海底有一座二三十米高的小山,突兀的屹立在平坦的泥沙之中。許多五彩的琵琶魚在山上游來游去,看上去倒像是琵琶魚們在海底的住所。
稍微再近一些,柳夕和秋長生驚奇的發現,這哪裡是什麼小山,這分明就是一艘巨大的海船。
前方那群琵琶魚見到海船周圍的小夥伴們,一個個加速遊進了琵琶魚群,很快便分不清彼此。
柳夕和秋長生乘坐一隻大龜,慢悠悠的圍著報廢的海船轉了一圈。
只需要看過一眼,兩人已經初步得出了海船的資料。
海船長約150米左右,寬60米左右,是一艘疑似烏木製造的木帆船。船有四層,依稀可見船上有九根桅杆,可掛十二張帆。深埋在海底泥沙中的錨雖然看不到,不過這麼大的船,鐵錨最少也得幾千斤種,否則根本無法定住這麼大的船。
而要啟動這麼大的一條船,至少需要動用二三百人才能啟航。
秋長生和柳夕並沒有貿然的進入海船,只在距離海船足有五里遠的地方繞著海船轉圈,猜測著海船的來歷。
其實也沒有什麼好猜的,兩人原本就知道是三寶太監鄭和藉著下西洋的由頭,將修士前輩們的法寶等寶貝秘密藏匿海外。
這艘船從痕跡和造型來看,都是明朝時期的造物。明朝時期鄭和下西洋時,乘坐的海船叫做鄭和寶船,鄭和寶船的資料與兩人眼前這一艘海船大差不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