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0節,贈你一夜星空,皎皎,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初中生大抵偏執、幼稚和膚淺,成年人看穿他們很容易,但孟冬這樣的就未必。我和孟冬接觸過,他的性格里最明顯的特徵就是自信——這當然也不奇怪,一個天賦出眾的少年當然應該自信。我猜想,他是初中生那時候就已經樹立了‘我很厲害,我很聰明’的認知。他認為自己的做法是對的,他認為自己很勇敢,勇敢的內心會讓他的每句話都顯得很有說服力。”
徐雲江沒有反駁,他的表情相當複雜:“這都不是理由。這麼看來,我們當時處理這個案件或許是太急切了。”
一旁的黎宇飛神情一凜。他想起了幾天前李澤文看完案卷後的那一番話。
——“調查取證時間太短,僅用了三天就結案,問詢筆錄不超過十人,法醫的檢查也做得不算徹底,沒有做詳細的病理檢驗和毒理檢驗。”
徐雲江剛剛的話和這番話不謀而合。
徐雲江沉著臉搖了搖頭,看向李澤文的表情更平易近人了一些,像是認可了李澤文能在這件案子上和他平等交流的權利,“你想知道什麼?”
李澤文說:“徐隊長,我對為什麼沒有找到目擊證人有點疑慮。”
“那是因為我們確實沒有找到。”
徐雲江簡述了一下當年案件的查證的經過,他記憶力出眾,加上剛剛重溫了案件檔案,回憶起了許多細節。
潘越墜樓事件發生後不到一分鐘,初三·三班的班主任就拿出手機報了警;派出所接到了報警後馬上出警,然後同時通報給了公安分局。高墜死亡案件的現場情況較為複雜,調查、處理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死者家屬上訪上述,甚至引發群體性事件。而且,這起高墜事件是在全省名校南都二中發生的,影響比普通的高墜案件更大。
所以分局接到接到報案後非常重視,刑偵隊立馬出動,副隊長親自出馬帶領人手驅車出發,到達現場時大概是六點——潘越墜樓後十五分鐘。一行人到達現場後,有條不紊的行動起來,當時醫院的救護車也到了,醫生對潘越進行了一番檢查,斷定沒了生命氣息,於是把人蓋上白布,抬上救護車運走了。局裡的法醫也跟著救護車一起離開了。
這是一起命案,必須要按照程式辦事。警察們開始現場開始工作——痕跡檢驗人員開始拍照又去屋頂收集證據,徐雲江和他的搭檔,再加上派出所的幾位民警對留在學校的師生走訪調查。
走訪調查這樣的legwork是警察破案時最大的依仗。在這個過程中,警察會大量、廣泛的詢問所有可能相關人員,初步獲取原始資訊——如果在這個過程中獲取到什麼重要的線索,警察才會把人叫去認真做一次筆錄,簽字畫押。當年技術條件遠遠沒有這麼成熟,執法記錄儀這種神器還沒出現。
“當時我們在校園裡進行了大規模走訪,學校里老師學生、清潔工、門衛都問過,他們都沒有提供有效的線索。”
“高中部那邊有問過嗎?高中部教學樓的頂層靠窗邊的同學應該可以看到初中部教學樓的屋頂的一些動靜。”
因為初高中學習壓力不同,南都二中的初中部和高中部的作息時間略有差異。初中部是五點下課,高中部是五點五十分下課。因此,在潘越墜樓的那個時間內,學校裡出現了這樣一種情況:初一初二的學生已經基本離校,初三年級和高中部的學生還在上課。這個階段,在學校裡晃來晃去的人著實不多,而這些人裡能夠有閒心抬頭往人家樓頂上看的更少了。
高中部教學樓和初中部教學樓隔著一個大操場遙遙相對,高中部教學樓和初中部一樣,樓前有兩排香樟樹,這些香樟樹阻礙了大部分樓層較矮的高中班級的視線,但總有那麼幾個可以看到對面初中部的動靜的。
李澤文冷靜地分析:“初中部教學樓距高中教學樓的直線距離是一百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