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節,贈你一夜星空,皎皎,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問題是,足跡太多了。警方報告中提到“在現場發現了上百個足印”。
“是的……我覺得全年級所有人都上天文臺去看過,還不止全年級,初二初三的學生也有上天樓看熱鬧的。”
“你上去過嗎?”
郗羽無奈點頭:“是的,看過好幾次。”
“有點不太對,”周翼拿過照片舉在空中和比劃了一下,“這個天文臺非常簡陋,從這照片裡看到的樓頂上堆放的磚瓦水泥鋼筋之類的建築用料遠比修一個簡易天文臺用料多。”
李澤文早就發現這個問題,並且得出了答案:“這個天文臺多半是亂搭亂建,我疑心學校可能都沒有拿到施工許可。但不論如何,學校肯定要考慮學生安全,會要求施工方對樓頂對進行加固,部分材料應該是對樓頂進行加固用的。”
“說得對。”周翼心悅誠服地點頭,“我沒想到還有這一層,算上加固用料的話,這些材料的數量應該大差不差了。”
“對,”經李澤文這麼一說,郗羽也想起了當時的一些細節,“是的。那年的‘五一’七天假期應該就在加固樓體。因為五月八號我們回來上課的時候,發現天文臺本身的進展不是很大,反倒是樓頂的其他地方稍微變了點模樣,那幾個柱子處還搭著架子。”
三個人交談著走到天文臺旁,透過蒙著厚厚灰塵的玻璃往裡看去。
“原來這就是天文臺修成後的樣子,有些悽慘。”郗羽感慨。
周翼說:“這天文臺看起來很舊了,鎖都上了鏽,好像很多年沒用過。”
郗羽搖頭:“就算能用效果也不行,南都這地方根本不適合天文觀測,光汙染也相當嚴重。”
這方面她當然有發言權。原因無它,地面上的天文臺探測星空的時候,觀測到的星空會因為大氣擾動變得模糊,郗羽為了驗證自己的模型是否正確,拜訪過不止一個天文臺,和不少天文學家打過交道,跟他們要到了不少原始資料。在南極的時候她一個同事就負責維護冰穹上的天文臺,她知道長期使用的天文臺是什麼樣子——總之絕不是從窗戶裡看進去那種連扶手上都掛了兩斤灰塵的模樣。
“完全是個擺設,簡直是浪費資源。”周翼一臉不讚許,“何必修這個天文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