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呀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0頁,我在古代開醫館,ai呀呀,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但是,如果對方擅長治婦兒病的話,張炳元恭恭敬敬的請求道:「能不能請裴大夫也為我母親診治一番。」
他的母親,也就是張夫人,得了失魂症,有時候怔愣在那裡,認不得任何人,只是默默的垂淚,一天要失魂好幾次,夜裡也是輾轉難眠,經常被夢驚醒,起來後語無倫次,身形消瘦,眩暈眼花,白日裡縮在陰涼的角落裡,只要有一點風吹草動,就驚慌失措惶恐不已。
這病症,是從他父親馬上風死去,債主來搬空了張家之後開始的,也許是那一天的動靜太大太絕望了。
裴疏跟著張炳元去見了他的母親張夫人。
張夫人跟張炳元站在一起,外人一看便能知道兩人俱是母子,兩個人都是身形瘦弱如骨立,瘦骨嶙峋的憔悴模樣,當真像是骷髏披著層衣裳在飄,這兩人生活在張家宅院裡,也怪不得鬼氣重重。
之前幾天陰雨綿綿,天地一片陰暗沉重,若是外來的小偷一個不小心溜了進來,在疾風驟雨中撞見滿園的荒涼,以及這兩母子,估計要嚇得魂都沒了。
之後還會傳出張家鬧鬼之類的話。
裴疏給張夫人檢查過病情,對方氣機逆亂,氣血失調,情志抑鬱不堪,應該是受到了強烈精神刺激的導致的情志病,聽張炳元的描述來看,張夫人是被張家破落之事刺激過度,受驚受挫,不願面對事實,以致情志不暢,氣機不舒,五臟六腑陰陽失調,才逐漸演變成了這樣的的失魂症。
「裴大夫,我母親的病,可治嗎?」
「我試試吧。」這樣的病症,需要藥物來配合養心舒肝,但吃了藥物卻也不一定會湊效,全要看病人自己來移情易性,除錯心情,從鬱結中走出來。
裴疏讓人去給張夫人配了一方特殊的養心湯,等對方喝下這養心湯後,他拿起了手中的竹笛,卻是當著張夫人的面,催動起身上的內勁,用笛子吹起了一曲《灼心》。
這笛音悠悠揚揚的,時而婉轉低沉,時而訴訴綿長,帶著一股難以描摹的悲傷和空涼,其笛音裡還夾雜的內力,更是從這世間至冰至寒的竹節中吹揚出來的曲子,能夠調動起人內心深處最難受最煎熬最絕望的情緒,彷彿被烈火焚燒烤灼一般煎熬。
半晌後,張夫人的臉頰上儘是淚水,一旁守在母親身邊的張炳元,也同樣是涕淚滿面,情緒難以自制。
裴疏一直覺得,這曲子與其叫灼心,不如叫扎心,來的更貼切一點。
這曲子很適合用來排解肝氣鬱結的惆悵情緒,哭過一場將堆積的情緒發洩出去,身體倒會好受一些。
以前閒著沒事在路上吹這首的時候,不小心禍害過不少路人,一個剛出門遠行的遊子才跟家人道別,在路邊聽到他在樹上吹這曲子,神情激動,涕淚滿面,於是又背著包袱回家了……後面還有些故事,挺一言難盡的。
因此後來,裴疏也不亂吹了。
此時他的笛音一停,手勢再變,馬上又是另一首曲子吹了出來,那是一首舒緩縹緲溫柔的曲子,就像是感受到一點春日的陽光照在心上,不熱烈,卻足以溫暖。
第64章 跑了
……
曲罷,裴疏放下手中的長笛,輕輕的將它懸在腰間,綴著笛穗的那一頭傾斜往下,嫣紅的穗子和如雪的袍袖兩兩相映,白的更加純粹,紅得更加熱烈,玉白的笛身流轉著一層清麗的光華。
「感覺如何?」
聽到裴疏的話之後,張炳元母子這時候才恍如夢醒,耳畔一直迴蕩著剛才聽到的笛音,沉溺在那聲樂之中,不捨得從那美妙之音裡抽離出來。
張炳元走到自己的母親身邊,攙扶著對方的手臂,兩人一起看向眼前的裴疏。張夫人的眼角還猶帶淚痕,她接過張炳元遞給她的帕子,輕輕的壓了壓眼角,露出了一個輕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