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八章 跡象,江山美人志,瑞根,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格波動幅度並不大,而完成了糧食收購計劃的西北也並沒有偃旗息鼓,依然小小規模的吸納著糧食,不過這種動作比起前一個月來的大動作不可以道理計,糧價總體依然呈上漲趨勢。在進入三月下旬後,眼見得乾旱大勢一定,糧食價格頓成火箭一般從四個半金幣每擔漲至七個金幣,已經超過了西北二月份進行糧食價格收購計劃時的最高價格,這不能不讓糧食商人們大嘆西北一方的運氣好,他們當然不會相信誰能夠預測老天爺的動靜,而且他們也認為小春本來就不是一年的糧食重頭戲,即便是出現旱災,也還有打主力的大春一季可以作依靠,何況他們也並沒有預料到整個東大陸都會遭遇如此程度如此面積的旱災以及緊接而來的蝗災。
而伴隨著旱情的曰益眼嚴重,從各地傳來的訊息都是一個比一個糟糕,江河斷流,湖泊見底,除了一些依靠雪山融水為主的河流上段以及一些大型湖泊,幾乎每一地百姓都發現了這場乾旱來得出乎尋常的兇猛,人們自發的組織起來開始燒香禮佛,求神還願,乞求老天爺的開眼和垂憐,可是似乎沒有任何效果。
在這種情況下,警覺的糧食商人們已經有些開始囤積糧食做好投機準備,但大部分商人們卻抱著一種矛盾的心理,因為此時的糧價已經突破了十個金幣,而且鑑於西北囤積天文數字的糧食,糧食投機商們心中也在暗自打鼓,如果在這種價位大量購進糧食,而西北一旦拋售,只怕自己承受的損失一樣會變成天文數字,這種矛盾的心理就每天炙烤著帝國各地甚至帝國周邊的糧食商人們的脆弱的心靈,他們不知道西北在年初購進這麼大量的糧食目的究竟何在?投機?還是真的如他們自己所說的作戰略儲備?
糧食商人們一直對西北自稱的戰略儲備目的表示懷疑,沒有人會選在一二月作戰略儲備而不在六月和九十月間糧食收穫後進行儲備,這分明是一種愚不可及的行為,那隻能說明西北是準備投機。可是這樣毫無把握的進行大規模的投機其風險是任何人也不敢承擔的,即便是小春絕收,僅僅四個月後,就會有一季佔一年糧食收成主要的大春收穫,沒有人能夠預測老天爺的臉色,即便是你碰巧押對了小春的寶,難道你還能押對大春的寶?而且糧食生產也並非僅僅侷限於一郡一地,發達的水陸交通可以調劑和彌補這種災害帶來的不平衡,除非那個瘋子會認為整個一大片地區會毫無理由的連續發生自然災害破壞這種調劑的能力,但這種機率似乎比買西大陸開始流行的博彩遊戲裡中頭彩的機率更小,而付出的代價卻是驚人。
糧價就在整個東大陸人們憂慮的目光中扶搖直上,並在大陸公曆698年4月12曰突破了15金幣每擔的心理價位,當三種主要糧食(小麥、穀子和小米)燕京的報價突破了每擔15金幣後,一類雜糧(玉米和高梁)一下子從9金幣每擔躍升到了12金幣每擔,連平素糧食商人們不屑一顧的二類雜糧(紅薯、大麥和山藥)也一口氣竄上了10金幣每擔的價位,而即便是這樣的價格,卻帝國最大的三大糧食交易市場(中州糧食交易市場、金陵糧食交易市場、岳陽糧食交易市場)內卻依然是貨源緊張,大部分時候依然是有價無貨,而鄰近國家和地區如越京糧食市場一樣是風起雲湧,貨源更加吃緊,而這已經創造了近二十年來帝國糧食報價和東大陸糧食報價的新高。
而受此影響,整個帝國內涉及民生的各種重要物資價格都開始瘋漲,肉類、藥材、食用油、棉布等價格都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大幅上揚,尤其是酒類由於受糧食價格的猛漲影響,價格更是比原來的翻了幾番,而酒商們卻依然因為擔心原料會進一步漲價而不肯出貨,使得帝國內的酒價出現了幾十年難遇的高位。
伴隨著各類物資價格的瘋漲,整個東大陸的局勢又開始出現一種病態的動盪不安,從北面的利伯亞諸國到南面的馬其汗和米蘭,都懷著一種複雜的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