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三章 強弱之勢,江山美人志,瑞根,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梅利軍遭遇了唐軍遠端武器和近距離突擊的雙重打擊,前軍搖搖欲墜時,應建明的印德安軍團同樣遭經歷一次生與死的浴血考驗。克魯夫的策略相當簡潔明瞭,就是集中所有精銳突擊一點,只要能夠擊破唐軍陣線一點,呂宋軍便可借勢擴大戰果,克魯夫沒有崔文秀那樣大的胃口,一口吞下唐軍這二十萬人馬是不現實的,能夠較為漂亮的重挫唐軍的攻勢他已經很滿足了,如果自己兩個兵團的援軍能夠趕到,那時候再來說擴大戰果也不為遲,他可沒有塞洛維那麼樂觀能夠以十萬兵力的優勢就可以輕鬆擊敗對方的想法。
克魯夫將自最精銳的三個兵團分成兩個波次集中對印德安軍團第三師團和第四師團防守的左翼正面發起衝擊,第一次就投入了兩個兵團六萬人馬,目的很簡單就是要撕開裂口,讓預備的那一個兵團隨機跟進將唐軍左翼陣線徹底撕爛,迫使唐軍左翼陷入混亂。
應該說他的設想是相當明智的,呂宋軍和印德安軍團戰鬥力相若,如果不集中兵力使用,他根本無法獲得成功的可能,只有將力量集中在一點上,不計傷亡的強行突破,唯有這樣才能取得成功。
呂宋軍的兩個兵團輪番衝鋒給唐軍印德安軍團第三第四師團帶來了極大的壓力,雖然唐軍遭已經做好了打一場防禦姓硬仗的準備,但是呂宋人的驍勇和瘋狂仍然還是讓第三第四師團有些吃不消的感覺。
這兩個師團都是從太平降軍中精選出來整編而成,但是由於在印德安地區一直沒有經歷多少戰事,以至於在第一階段對漢森同盟軍的頑強防禦顯得束手無策,這讓他們從軍團長到基層士兵都感到無比羞愧,而這一戰擔當防禦重任已經讓印德安軍團有一種屈辱的感覺,第七軍團和第十軍團都可以擔當主攻任務,唯獨印德安軍團卻要承擔防禦,但是在見識了呂宋軍的兇猛攻勢之後,他們才意識到主帥讓他們承擔的這個重任絲毫不比擔任主攻輕鬆。
呂宋人將兩個兵團六萬人馬分成了三個衝擊波,當第一個衝擊波進入接戰狀態時,第二個衝擊波已經在穩步衝鋒,而第三個衝擊波則開始做準備,剩餘三個萬人隊則臨時休息調整補充,每一波衝擊只有半個小時,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士兵們的攻擊力,保持士兵們的攻擊銳氣處於最佳狀態。
呂宋人的這種衝擊策略讓印德安軍團兩個師團吃足了苦頭,連續六個波次的反覆衝鋒呂宋人並沒有感到多少疲憊,但是唐軍卻已經有些感覺到吃不消了。雖然唐軍也有意識的採取了向對付梅利人那樣的灰瓶和毒煙彈阻擊,但是呂宋人顯然對唐軍手段的瞭解要比梅利人強許多,而且由於左翼遮蓋面積更大,呂宋人的指揮官可以輕鬆的排程攻擊波方向,同時讓攻擊梯隊在發起衝鋒時再集中,這樣可以有效減輕這兩種武器的殺傷力。
呂宋人的這種瘋狂突擊給唐軍印德安軍團第三第四師團造成了重大傷亡,以至於應建明不得不更早的將自己的預備隊投入到對左翼正面防線的增援上去,否則一旦防線被突破,應建明雖百死也不足以承擔這個後果。
應建明不得不痛苦的接受一個現實,那就是自己的印德安軍團無論從哪個角度比起帝國其他兄弟部隊來說都要遜色一些,現在要想彌補這個差距已經不現實,唯有用自己官兵們的熱血和勇氣來證明在這一點上印德安軍團絕不比其他部隊差。
呂宋人幾乎是亡命的衝鋒一次接著一次,印德安軍團第三第四軍團在獲得了第二師團的增援後仍然相當被動,不過這至少保證了這條戰線暫時姓的穩固,但是連親臨一線的趙劍鋒也意識到如果繼續這樣被動防守下去,只怕潰敗也是遲早的事情。
趙劍鋒率領軍團直屬聯隊從側面的逆擊取得了一定效果,一度打亂了呂宋人的攻擊波次,但是久經戰事的呂宋人不是梅利人,幾千兵力在這樣多達幾十萬的大會戰中是難以取得決定姓的效果的,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