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山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七十七章 龍步兵,晚明,柯山夢,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崇禎七年一月下旬,後金兵分三路入寇宣大,從張家口兩翼的膳房堡和龍門衛入邊牆。其中龍門衛未能攻克,該路後金軍繞過城池,往保安和懷來方向搶掠。
後金此戰倉促,不過攻擊依然十分順利。對皇太極來說,這是不得已的一戰,他能選擇的時間點十分有限,準備上非常急迫,但現在的戰況卻讓他很滿意。後金兵雖然倉促,但宣大更加手忙腳亂,張宗衡的駐地才剛剛改回陽和,追剿流寇之戰並未結束,山西南部還有不少殘留的匪寇,宣大邊軍一部分追到了河南,還有部分就在山西東南部清剿。
因為後金入寇時間的改變,此時的宣大比歷史上後金入寇還要虛弱,因為邊軍精銳都去了追趕流寇,還不及返回,所以後金雖然實力有所減弱,但戰況卻依然是一面倒。
各地駐軍沒有絲毫戰意,這些邊關剩餘力量以軍戶為主,能上牆頭就算是不錯的了,要他們出城也戰是萬萬不用指望的。原本歷史上,還有曹文詔在大同,好歹與後金幹了一仗,現在連一支敢戰的都沒有。
後金入寇依然是為了搶掠而來,他們的行軍路線經過策劃,儘量掃蕩更廣闊的地域。他們的作戰計劃本身,沒有針對任何軍事目標,都是衝著銀子和人口去的。後金軍再次體現了馬賊的本色,即便皇太極上臺八年,也沒能將這支搶掠為生的人馬改造為真正的軍隊,依然保持著其原始和野蠻的特徵。
從大同府入關的西路堵截住南逃的官道,與中路軍一南一北,中路經膳房堡到達宣府,嚇住了城內的明軍之後,便張開正面往大同一路掠奪。南北兩面如同兩道刷子一般,要將大同附近清掃一空。儘量獲得更多的人口和財富。
東路軍原本的計劃是入寇後與皇太極會與宣府,皇太極兵力比歷史上薄弱,他原打算放棄去年曾經搶掠過的懷來、保安等地,所以減掉了從獨石口入寇的分兵。但皇太極一入關就收到多個渠道細緻的情報,宣大兵力空虛,加上他感覺明軍抵抗的確十分軟弱,馬上變更了計劃。
東路軍攻打龍門衛城不克之後,皇太極讓東路軍先行搶掠懷來。然後走廣靈、渾源州到應州,與其他兩路在應州匯合,這樣三路下來,基本就把大同府搶光了。
到了二月初,東路後金兵已經掃空了懷來附近。按照皇太極與八家的協商,這次搶奪的人口主要補充各旗自己的損失,只往公中給兩成,靠近邊關抓到的,就先送回邊口,由八家在邊口接人,先行押回遼東。
山西鎮的宣大回援的各軍零散返回。在內長城各處猶豫不前,這些兵力十分分散,連張宗衡都找不到他們在那裡,而這些人馬心中對後金兵頗為懼怕。正好後金兵截斷了通往大同和陽和的道路,他們便理所當然的呆在內長城內,等待那不可能到來的命令。
而梁廷棟此時已經確定後金主力就在宣大,他當了多年兵部尚書。被逼迫著在實踐中學習了不少東西,眼光比起一般大臣強得多。力排眾議馬上調集北直隸各處兵馬固守內長城關口,重點在居庸關至倒馬關之間,解決了防禦之後就是救援,梁廷棟調遼鎮精銳赴宣大,領兵的是遼鎮團練總兵吳襄和山海關總兵尤世威,另外急調登州鎮六千兵馬赴京畿,作為京師的預備力量,同時命令遼鎮和登州鎮在遼西、遼南分別發動牽制攻勢,東江鎮因為冰封影響,無法登岸大規模進攻,梁廷棟並未調動,整個大明北方的兵力都圍繞宣大調動起來。
雖然梁廷棟的紙面力量很強大,但不是隔著上千裡,就是兵無戰心,很多兵馬上路的時候就打定主意不會與建奴交戰,他們的調動更像應付朝廷。
官軍抵抗不力,宣大境內狼煙處處,後金軍如入無人之境,曾經號稱九邊精銳的宣大不堪一擊,三路大軍拉開大網,騎兵呼嘯馳騁,成千上萬的百姓被後金兵擄獲,在寒風中被驅趕向關外,一路橫屍無數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