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山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五章 岫巖,晚明,柯山夢,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律斬殺,不得有任何遺漏,即便該部漢軍全部退後,你也要全數斬了。”

鰲拜乾脆的應道:“!”

皇太極又回頭望著大政殿的殿頂,嘴唇輕輕動了幾下,調頭大步而去……

遼東烽煙處處,後金的春耕再次被影響,各旗甲兵揹著自己家中的所欲不多行糧出發,全然沒有了往年出征時候的那種躍躍欲試。比登州鎮進攻更可怕的,是他們的物價一直居高不下,遼東去年大旱秋糧歉收,但旗稅卻越來越重,有不少家的包衣還被抽調走去參加漢軍。

經過登州鎮幾次消耗和去年秋收前的糧價暴漲洗禮,處於社會最底層的漢人包衣大批死亡,去年九月間瀋陽每日運屍體出城的牛車多達數百輛,還造成了小範圍的疫病,後金對基層的控制十分嚴密,各牛錄人口流動需要撥什庫以上帶隊,皇太極還曾經專門下旨,規定了貴族患病時不可立即探視,必須隔上幾日都說得很清楚,使得疫病沒有在瀋陽蔓延。瀋陽已經如此,遼東鄉間的情況更加嚴重,死亡人數早已無法統計,分吃包衣人肉也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彷彿又回到了天啟七年大饑荒的時候。

這樣一場饑荒下來,有多個包衣的普通旗丁已經不多,絕大部分只有一個包衣,非職業兵的體制使得甲兵的負擔越加沉重,很多人既要耕地還要服勞役,出兵的時候更要自備行糧兵器馬匹帳篷,而和登州兵打仗幾乎少有收穫,每打一次就在加劇旗丁的負擔。很多普通旗丁都是收完秋糧要在旗中大小官吏家借貸,以購買高價的糧食過活,就生活的困苦而言,其實和明末的關內百姓沒有什麼區別,唯一不同就是他們還有作戰的技能。

最大的威脅方向依然是最便於投送兵力的蓋州,登州的哨騎首先出現在榆林鋪附近,雙方哨騎在兩地之間往來,建奴的斥候在復州至蓋州沿線都發現了登州步兵,因為有沿途軍堡驛站的掩護以及登州哨騎截殺,建奴的偵查無法太細緻,報給皇太極和嶽託的奏報中,復州附近登州軍數量從一萬到三萬不等。同時在蓋州西北外海也出現了登州水師的船隻,後金派出了遊騎和包衣沿海岸戒備,登州水師則用小船轉運步兵在夜間上岸襲擊數次,使得蓋州周圍處處風聲鶴唳。

在鳳凰城方向,東江軍的數量超過了尚可喜的估計,很多老人婦女也跟著沈志祥人馬上岸,總人數超過五千,有作戰能力的人數約在兩千人,約三成人有不同型別甲衣,其他士兵也都有刀槍等正規兵器。這股雜亂但人數眾多的東江兵雖然訓練不佳,但還保留這一股遼民復仇的血勇,後金在鳳凰城的少量斥候難當兵鋒,往通遠堡緩緩退走。

東江鎮總兵黃龍則去了寬甸方向,準備襲擾後金故地赫圖阿拉,這一路作戰人數約一千人,跟去的人在兩千左右,沿途提供輜重併到處挖掘人參。

而唐瑋此時則走在春季攻勢的中路上,岫巖堡城就在前方,與岫巖在遼南的重要地位不匹配的是,岫巖城池雖大,卻十分殘破(注1)。岫巖屬於蓋州衛,原來的城池幾經破壞,已經不能作為合適的駐守地方,原本的歷史上,濟爾哈朗在天聰七年新建了岫巖城,城周為兩裡三百零四步,主要為軍事用途,控制沿海東江鎮往北進軍的道路。

登州鎮突然崛起,後金力量被牽制在遼南,金州丟失後,登州鎮又不斷給廣鹿和石城的東江軍援助,岫巖的戰略形勢急劇變化,岫巖孤處山間,蓋州和鳳凰城難以快速救援,連山關至岫巖更達到三百餘里,濟爾哈朗自然就沒能再去施工,在旅順之戰後被後金軍放棄,只剩一個破壞嚴重的岫巖堡,去冬留下少量後金白甲兵作為前哨,這些後金獵人堅守了一個冬季,幾天前尚可喜前哨和登州特勤逼近後,後金軍才完全撤離。

從黃骨島堡到岫巖一路上有不少路段十分泥濘,唐瑋帶的三雙棉鞋中,有兩雙棉鞋都髒得不成樣子了,他不敢把第三雙也穿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妙齡王妃要休夫

慕南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沒了!

喲吼吼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