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山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零二章 心外無物,晚明,柯山夢,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顯諸藏諸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盛……”

文登大學的小禮堂中人頭湧湧,中間擺著兩排桌子,面對面坐著兩排人,每邊有五個,就如同後世的辯論會一般,一名身著青衫的學生正在大聲說著話,周圍圍觀的學子圍了幾重,連窗戶上都站了人。

對面心學一方一人站起來打斷道:“此句早有陽明先生駁之,不值一文孟子亦說人人‘皆可為堯亦為之而已矣’。百姓日用條理處,即是聖人之條理處,堯舜與途人一,聖人與凡人一,所謂聖人,不過偶得一二條理,終究不過是一人而已。”

開始說話之人,便是習儒學者,而起來反駁這人,便是機械系一人,兼學了心學,兩派在文登大學堂中日日爭鬥,尖銳對立。今日這番辯論,實際是校長組織的,兩派在學校中多次打鬧,校長請示了劉民有,就讓他們每月辯一次,把武鬥變為文鬥。

儒學那邊站起一人,大概二十來歲,他風度翩翩的對上首的教習行禮,然後向對面的心學之人道:“人皆可為堯舜,然不必人皆為聖賢,陽明先生說心存良知便可為聖賢,那田間猛夫也有心存良知者,亦可成為聖賢乎?”

“百姓日用是道,田間猛夫日日耕作,耕作是學,耕作亦是道,何事不可為聖賢?孔子說有教無類,何以到了先生這裡,田間猛夫就無類了。”

“子曰……”

心學那人打斷道:“動輒子曰詩云,不問本心。卻以聖人之是非為是非,先生不聞盡信書不如無書,汝等所謂 ‘後世之人,必不能及於古之儒者’,此乃不知造化生人,古今一軌,中人以下,以己論量天下者也,謂之誣人。是皆流俗積習。貴耳賤目,任書籍而不任心靈者也,亦何望於聖人大方之域哉。雖孔夫子亦庸眾人類也。 耕稼陶漁之人即無不可取,則千聖萬賢之善,獨不可取乎?又何必專門學孔子而後為正脈也。”

此人一上來就把孔夫子類同凡俗。也不認同孔子之言為至理,儒學那邊紛紛鼓譟,一個夫子起來罵道:“不習聖人微言,豈知大義,千年以降……”

“千年以降何來孔子所言大治之世,爾等說來說去,總歸是那麼幾句。‘天下之理,先儒言之,皆善而盡,但習以守之可也’。此乃大謬,是不知:道無終窮,忽忽孟浪之徒爾,謂之誣道。”

心學此人所說。便是說道無窮盡,即便有聖賢之人。也是說不完的。儒學又站起一人,對心學這人道:“天地間萬形皆有敝,惟理獨不朽,理不在先儒其人,而在先儒明此理,以文記理傳載而下。”

心學那人不慌不忙道:“楫讓之後為放伐,放伐之後為篡奪,井田壞而阡陌成,封建罷而郡縣設,行於前者不能行於後,宜於古者不能宜於今,理因時致宜,逝者皆芻狗矣,不亦朽敝乎哉?”

他所說的意思,是時代總是在發展,一個道理也要不斷的更新,以適應新的社會形態。這是明中期的心學大師王廷相所說,相比起固步自封的儒學來說,有很大的進步意義,與儒學的信奉經典更是背道而馳。

站著的儒學辯手氣急敗壞道:“若如你所說,天下間便無定理,那朝堂諸公皓首窮經所為何事,為何又要以八股取士。你等眼中聖人與猛夫無異,可是說朝堂諸公亦是田間猛夫。”

那心學辯手洋洋自得的道:“朝堂諸公,及乎開口談學,便說爾為自己,我為他人;爾為自私,我欲利他,無一厘為人謀者。實則讀書而求高第,居官而求尊顯。陽為道學,陰為富貴,被服儒雅,行若狗彘,自吹自擂,猶若醜婦之賤態爾。”

周圍旁聽的學生一片嘈雜,泰州學派辱罵朝廷重臣是一貫作風,但罵得這般下作的也是少見,整個小禮堂裡面吵作一團。兩邊的人衝到中間要扭打,負責維持秩序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巔峰召喚完整版

秦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