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山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七章 英烈傳,晚明,柯山夢,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日登州鎮主力起行,此時的前鋒已經在淇河邊紮營。林縣周圍的山上還有無數當日逃散的流寇,有些有數百人,哨騎一經發現,登州鎮就派出一支人馬去清剿,路上走得很慢,陳新希望儘量讓他們趕遠些。

盧象升的大名府天雄軍留在磁縣,清剿那些零散流寇,保定總兵梁甫的保定兵也大部留在河南與北直隸交界地區,防止有漏網之魚突入北直隸,僅派了一個遊擊黃永貴帶了千餘保定兵趕到河南,整個太行山東側,暫時沒有了大股的流寇。

從林縣往輝縣,沿途入目皆是乾裂的土地,除了河流兩岸之外,林縣的乾旱也十分嚴重,很多地方不是荒蕪的問題,而是缺水缺到寸草不生。太行山沿山的部分稍好,有不少的山泉水可以引,洹河沿岸也能做水渠水利設施,再遠的地方就根本不行了,很多土地拋荒的時間不短,一些士兵去檢視後都覺得至少數年無人耕種。

在陳新的前世,著名的紅旗渠就在林縣,將漳河河水引到了林縣的盆地,才算是解決了林縣的灌溉為題。不過陳新在林縣沒有那樣的動員力,也耗不起那個時間,只能和當地人民搶濱河田地了,近衛營第三總的一個司留下,以震懾當地的宗族勢力,繳獲的糧食也大多留在了這裡,作為他們的啟動資金。

屯務司的人開始在林縣磁縣等地召集流民,與留下的那批俘虜一起建立屯堡,這個地方就不能像登萊那樣修個圍牆就了事,必須建起夯土城牆,短時間是無法完工的。另外便是佔據土地,陳新給屯務司的指示是。土地有爭執的,可以給銀子買。

林縣那個知縣被呂直一番威逼,現在不敢管登州鎮的事情,陳新臨行前也去拜訪了一下,大棒之後又給了點胡蘿蔔,不過他的說法又變了一下,只說是有些俘虜無法安置,呂監軍打算安排他們在林縣屯田,到時候照樣給林縣納稅。是林縣一個大大的政績。

那知縣恍然大悟,以為呂直要當地主,於是陳新在中間借了呂直的勢,知縣被忽悠進去了,他當然也不會去找呂直對質。連連表示要關照那些人,他還連夜查了田冊,然後帶人去給陳新他們看了爭執會比較少的拋荒地,於是林縣屯堡的第一步已經走出去了。

留下的一個司帶著些俘虜繼續在戰場各處掩埋屍體,倒不是他們心地好,五六月氣候炎熱,屍體容易引發疫病。既然他們要在此安營紮寨,那麼這就是必須做的,雖然有個隨隊的農科所吏員說屍體可以肥田,但從官兵到流民都沒人願意把屍體埋到田地裡面。官軍離開之後。陸續也有逃散的當地居民回鄉,此時才發現他們有了一批新鄰居。

這個初始的據點對登州是重要的一步,登州鎮目前在青州府進行著緩慢的滲透,將那些無主的土地收入治下。以接收越來越多的流民,這種動作與當地肯定有衝突。所以陳新才要讓趟地虎不斷在青州府製造事端,一來轉移官府視線,二來用匪患牽制那些縉紳,而這個時候,他給吳堅忠的命令已經發了出去……

崇禎六年的五月,官軍連續在陝西和河南大捷,斬殺流寇過萬,三十六營在太行山兩邊跑來跑去,想尋一個軟柿子,可惜他們都沒找到,北方的邊軍他們對付不了,河南這邊的登州鎮他們也搞不過,活動範圍越來越狹窄。

陳新與曹文詔取得聯絡,兩軍沿太行兩側齊頭並進,防止流寇利用進軍的差異往復流竄,但實施起來才發現困難多多,許多流寇流竄進山,這兩支強軍也是剿不勝剿,太行山脈山巒起伏,那些流寇又沒有山寨可打,往往追擊一日連人都看不到幾個。連登州的步兵都是如此,曹文詔的騎兵更費勁,他只得減慢速度慢慢前進。

六月初,陳新帶著耿仲明、左良玉等部進入衛輝府,鄧玘的川軍則比他們還早一些,除了馬祥麟老婆張鳳儀領著的千名川軍外,秦良玉在崇禎三年帶來的石柱兵餘部都聚集在了衛輝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巔峰召喚完整版

秦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