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山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章 建設,晚明,柯山夢,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想辦法出主意,然後找來本部的訓導官潤色,一群軍官每晚挑燈夜戰,寫出來一部分,交給陳新初審後全部被打回重寫,原因是抄襲作戰條例過多,不適合軍官培訓,陳新給他們的要求是從實戰總結出一些指揮原則,教授給以後要提拔的軍官。
代正剛和王長福抓頭的時候,陳新也沒放過天津的朱國斌等人,他給這些主官也預留了題目,盧傳宗的第一部在灤州表現出色,安排給他的教材是城市巷戰,朱國斌則是步騎協同和騎兵追擊。
六月底,東江又來了一波小的難民潮,袁崇煥去年殺了毛文龍之後,跟皇帝上了個摺子,請登州儘快給東江補充軍糧,並且說東江已經餓了八個月了,希望能快一些。第一批糧食到了之後,稍稍緩解了東江的惡劣情況,但斷糧八月的後果就是東江兵大多沒有了戰鬥力,在建奴入寇之前,袁大人突然又將東江的兵額減為一萬八,而當時遼東已經封凍,東江各島毫不知情,加上開年後朝廷忙著應付四城戰役,東江又被選擇性遺忘了,東江鎮各島再次斷糧,飢寒之下,島兵已經談不上對朝廷的忠誠,再加上劉興治叛亂,從遼東沿岸和東江各島都有人陸續出逃,因為文登營的名聲已經傳到東江鎮,威海成為了他們的第一選擇。
毛文龍苦心經營的東江鎮分崩離析,實力不到頂峰的一半,梁廷棟當時打算把東江整個移到關寧或薊鎮,被孫承宗一頓駁斥,並且給皇帝算了一筆帳,計算了搬遷的時間,至少兩三年,安置費就更加驚人,梁廷棟只得打消了這個念頭,同樣有人建議讓文登營移鎮的,也是被溫體仁用差不多的理由駁斥。
由於大政方針的問題,東江又鬧起饑荒,威海照例還是以商人的名義和他們交易,用糧食換人,隨船有一些原來東江的人,講了一下威海的情形,各島島民爭先恐後,沒選上的很多人都偷船自己逃到威海,島將雖然不滿,但他們沒有什麼好交換的東西,新的總兵也沒來,只得看著威海不停的挖牆角。
王足貴和秦律方開始在難民和周圍漁民中徵召水手,陳新至今對水師一竅不通,而且遼海周圍水營的水平都很低,包括後來有名的尚可喜在內,不過是矮子裡面拔高子,所以陳新給水師定位暫時以運輸為主,更像是武裝商船,除了軍餉和人事抓著不放之外,其他都由這兩人自行決定。
劉民有也忙著民政的事情,他人手充足,副手都在威海,倒是比陳新的事情更順利。忙碌之中,很快到了七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