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山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六章 所見略同,晚明,柯山夢,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湧動,東江鎮皆遼民成軍,自毛文龍被殺,這些人對朝廷和上官都滿是懷疑,在登州又長期為本地官民欺壓,本官所慮,一旦大軍調離,登州恐生內亂。”

張東的嘴張了一下,他對陳新這個邏輯倒是沒有看法,但若是說遼民會造反,他卻覺得不太可能。

周世發拱手對陳新道:“大人一向行非常之事,屬下只管按大人部署行事。”

九月中旬,各地援遼的明軍開始陸續調動,主要是薊鎮和登萊各鎮,直隸附近的昌平、密雲、天津標營都派出了各自精銳,其中最多的是昌平出兵三千五百,領兵的便是左良玉,登萊派出的援兵三千三百餘,領兵將領為巡撫標兵左營參將孔有德,東江鎮的援兵暫定一千五百,但遲遲未能出發。

圍城一月有餘,大淩河的關寧軍開始心中打鼓,看後金的樣子,不圍死是不打算走了,遼東的孫承宗和丘嘉禾同樣心中焦急,大淩河到錦州之間的堠臺大多被攻陷,錦州的哨騎也親眼看到了後金兵使用了類似紅夷炮的新式火炮,威力與明軍的紅夷炮相差不多。

他們計算過大淩河的糧草,圍城之前共運入三萬石,加修城時留存一些,總共應當在三萬兩千石上下,城中四萬人按每人每日一斤算,能吃三個多月,省著點吃個四五月也是可以的,所以並不算太急迫,不過後金紅夷炮的出現使得他們對大淩河是否能堅守心存疑慮,一旦城牆被攻破,裡面的幾萬人是打不過建奴的。

另外朝廷上的御史彈劾不斷。要求他們剋期解圍,孫承宗只得讓丘嘉禾再次派出援軍,這次的援軍由丘嘉禾親自領兵,武將是是遼東總兵吳襄和山海關總兵宋偉,吳襄沒有他兒子出名,但是也是中過武進士的,此人原本是個商人。當了總兵也是一副商人做派,搞關係一把好手,遼東官場上沒有他鑽營不到的。祖大壽這樣的武官和他交好,把妹妹都嫁給了吳襄,使他成為關寧軍閥中重要一員。而且連文官也喜歡他,可就是打仗一塌糊塗。

丘嘉禾多少知道吳襄不靠譜,所以也帶上了稍微靠譜的宋偉,宋偉原籍山西,他老爸就當過參將,他從小跟在軍中打打殺殺的長大,崇禎元年調到關寧當副總兵,趙率教死了之後,便當上了山海關總兵官,四城之戰時跟著劉可訓打遵化。宋偉雖然也吃空餉喝兵血。但是行伍出身,真到動刀子的時候遠比吳襄可靠,所以丘嘉禾堅持要和他走在一起。

他們出錦州後往西南方過長山,行蹤早早被後金哨騎發現,大軍離城剛十多里地。就迎頭碰上來迎戰的阿濟格,建奴一出現,吳襄也顧不得去大淩河救大舅哥了,不由分說轉頭就跑,將熊熊一窩,遇到這種友軍。原本可堪一戰的山海關正兵營也就沒法子打了,一頓狼奔豚突,大夥一路逃回錦州,被阿濟格斬殺三百餘人,阿濟格直追到城下才退兵,還好關寧軍出動的都是騎兵,損失不大,但士氣是完全沒有了。

丘嘉禾跟著敗軍逃回,三魂六魄嚇丟了七八個,但是正事還是得他來做,他只能用他數十年苦讀得來的滿腹經綸來寫了一篇報捷的奏疏,聲稱在長山擊敗數千後金軍,無奈後面還有後金數萬援軍,所以沒來得及割人頭就退回了錦州,但是已經大大震懾了建奴,估計建奴很快會知難而退。

大凌被圍以來,丘嘉禾已經報了兩次大捷,騙得了京師的朝廷,騙不了孫承宗,他知道這樣瞞報總有還的一天,他親自趕到錦州,準備再次組織救援,結果發現兵將人人畏戰,他在當年柳河之敗的時候就深知,靠這幫遼鎮的熊將絕落不了好。

但圍不去解又不行,他思來想去,覺得糧食還夠,可以再拖一拖,然後寫了一封奏疏,說建奴又有援軍到達,總兵力達到近十萬人,光靠關寧軍不足以解圍,要求調集文登營和石柱兵赴錦州,與關寧軍同去解圍,在他看來,薊鎮的兵調來也只能守城,真要解圍,就只能靠這兩支兵了,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妙齡王妃要休夫

慕南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沒了!

喲吼吼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