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山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二章 陰謀,晚明,柯山夢,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安置後,土地所餘不多,仍有大批流民無法安置,到九月初的時候,兵部調兵的命令下來,登州忙得雞飛狗跳,他們平日疏於戰備,突然要調兵哪裡能調得動,各項物資都不齊備,更主要的是,沒人願意去遼西送死,尤其是登州各營兵餉剋扣眼中,各營計程車兵自然不願賣命,紛紛逃亡。
陳新乘著這個混亂時機,在文登大肆強佔荒地,無論民戶還是縉紳的,都一樣佔了,文登的知縣幫著陳新辦了地契,他這幾年從文登營拿了不少銀子,對陳新這個人,知縣也多少有些瞭解,他現在是萬萬不敢和陳新對著幹的。就算辦地契最後被發現,也不會被砍頭,最多丟官回去當個富家翁,如果是不配合,他倒是有些擔心沒命離開文登。陳新利用去年皇帝給的那個政策,先把所有無主荒地佔了,他也算講信用,給了知縣更多銀子。
這次有了黃功成等人的示例,文登當地的大族和縉紳都沒有鬧出什麼動靜,這批民田收入進來之後,流民安置了多半,劉民有大大鬆了一口氣,加上在丘陵地區開發的一些土地,六月前到來的難民基本都安置了,山邊的土地今年主要種植玉米和豆類,玉米在山東有廣泛的種植,比小麥更加耐旱,但在這個時代產量並不高,唯一的好處是能增加耕地的面積,劉民有希望能在肥田的同時讓難民們混個飽。
今年農業研究室買到了一些紅薯種子,文顯明一如既往的對耕作進行鑽研,劉民有將自己聽過的選種和嫁接等概念告訴文顯明,具體怎麼做。就只能靠文顯明自己了。
土地佔下之後,民用工坊開始大量製造農具、風車等物品,崇禎三年分地的農戶六月收穫了自己的第一季糧食,工匠、農戶、軍屬都開始有了消費力。傢俱、衣服、糖煙類的購買量大增,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有足夠土地安置人口,體現出農業在此時重要的基礎地位。
文登營的海貿、銅錢和捲菸都是利潤極高的行業,透過船隊輸入白銀後,透過軍餉和月錢發放到百姓手中,他們生活慢慢穩固之後,消費的能力也在增加。有了貨幣的刺激,文登本地的商業開始繁榮。濟南青州萊州都有商人來文登進貨,也有來這邊開店銷售的。
劉民有對商業的發展十分欣喜,在文登老營裡面建了錢莊總部,打算在青州和萊州也開一個。他的目標是在崇禎五年將錢莊生意擴充套件到濟南,這樣文登和運河之間就完全打通。
除了對外的部分,他打算在文登內部發展第三產業,將區域性的高利潤讓更多人得益,安置更多的人口。
文登營獨特的人口和經濟構成。使得陳新可以動員將近一萬的軍隊,但要維持這樣的規模,就需要保持工商業的持續高利潤,以及獲取更多的土地。打牢文登營的基礎。
到了九月初三,傳來大淩河戰況的訊息。後金軍總兵力約在七萬上下,其中有大量包衣。而且出乎大明上下的意料,建奴擺出了一副圍困姿態,他們沿著城周修建了數十里的土壕,幾乎圍著大淩河修了一個外城,而且前後皆有壕溝,壕溝之後設營盤,滿八旗在每個方向各設兩旗。
大淩河城內仍然沒有任何報信的人逃出,錦州的人也進不去,他們只在外圍聽到了連綿的炮聲,有時還甚為密集。明軍在八月救援了兩次,都被趕了回去。
建奴要圍城打援,不是什麼高深莫測的戰略戰術,關寧軍從上到下也是懂的,皇太極就是要引得明軍精銳去送死。孫承宗和丘嘉禾同樣是懂的,而且還知道多半又要有大敗,所以孫承宗自己留在了寧遠,讓丘嘉禾在錦州就近指揮,增援還是不增援,就讓丘嘉禾去決定。
當初修建大淩河,孫承宗是持中立態度,丘嘉禾是最起勁的,所以現在孫承宗不打算背這個黑鍋,讓求嫁禍頂在最前面,不過他這點心思被吏科給事中瞧得一清二楚,連連上疏要求孫承宗去錦州指揮。
前線各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