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山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四章 嫌疑,晚明,柯山夢,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以遼守薊,皆棄之於蠻夷乎?”

周瑞豹不屬於溫體仁和周延儒任何一派,只是單純的就事論事,溫周兩邊的人都不出面,梁廷棟對皇帝道:“皇上,大淩河城民皆吾皇子民,兵部斷不會棄之不顧,已有昌平鎮、天津撫標各營準備停當,不日起行救援,只是建奴兇殘,樞輔想必是要謀劃萬全,方能起行。”

周瑞豹一抖手,還要與梁廷棟辯論,崇禎輕輕道:“好了,本兵既已有成劃,便命各營速速起行,城中雖有糧草,然終有食盡之時,祖大壽何可綱還是實心任事的,本兵將此意告之樞輔。”

梁廷棟趕緊答應,知道暫時過關,躬身答應,他話音剛落,吏科給事中熊開元就站出來道:“臣附議樞輔應專任排程,陛下既授之尚方,樞輔與遼東巡撫擔無他卸,厚賞顯戮,義不得辭,榆關原本便有高起潛、李明臣等內臣監軍,然皇上又特使內臣王應朝任之,此等內臣果有孫吳之邊才乎?若大凌有失,恐樞輔與丘嘉禾推責於內臣,臣請撤內臣以一事權。。。”

崇禎一聽熊開元又跳出來老生常談,心中十分不快,若是外臣能讓他省心,又何必非派內臣監軍,根據眼下的情形,他還打算派更多內臣到各地,更別說收回監軍了,當下冷冷道:“遣用內員自有裁酌,不必過為疑揣。”

廷上各人一聽,就知道皇帝不打算撤,大家都不再說這個話題,偏偏熊開元嘮嘮叨叨,崇禎臉色變得更加陰冷,這些給事中是誰也不怕,皇帝的話他們也不給面子。最後總算是溫體仁開口,好話說盡,才將熊開元安撫下去。

溫體仁轉身過來,對吳宗達使個眼色,吳宗達出班奏道:“皇上,方才本兵說及直隸所調兵馬即將起行,為何獨獨未提及登萊兵馬。孫元化上任至今,歲靡兵餉逾九十萬兩,稱雄兵五萬在焉。登州、東江、文登三營舟師蔽海,為何一到出兵,則久久不見一人?”

聽到有人提及孫元化。不少朝臣的眼睛看向了周延儒,剛剛三十九歲的周延儒如老僧入定,他從中狀元到現在,從政已經十八年,風浪也是見得多了,現在朝廷的情況他也很清楚,皇上不喜歡黨爭,溫體仁和自己都是避免體現出有官員群體,但那些御史的鼻子比狗還靈,他們彈劾多了。皇帝其實也是知道兩人不和。

孫元化和張廷拱不用說是他的人,大同那邊比較安靜,溫體仁從張廷拱身上找不到什麼破綻,主要便是孫元化這方,原本有身彌島大捷。孫元化是有運籌之功的,誰知孫元化立即就被呂直和陳新這兩個直接功臣彈劾,孫元化的功成了過。

好在崇禎其實明白平衡的道理,而且他對周延儒十分看重,不願周延儒因此下臺。所以周延儒得以拖著欽差調查之事,等待孫元化出手反擊。根據孫元化派人送來告知的計劃,他認為有些把握,只是帶信讓孫元化不要過於彈劾文登營,作為唯一能數次擊敗明軍的將領,陳新在皇帝心中的分量其實是很重的,他要孫元化把著力點放在內臣監軍上,對陳新則主要彈劾其人品低劣。但昨日他在宮內的線人傳來訊息,說呂直剛剛傳來六百里快報,似乎是不利於孫元化之事。

此時聽了吳宗達問的問題,周延儒自然也不會出來回答什麼,還是梁廷棟答道:“登萊相距遙遠,入援當走海路,或許。。。”

崇禎突然冷笑一聲,“吳大學士此言問得甚好,朕這裡正好收到一封登萊監軍的急報,至九月五日,登萊仍未出兵,登州水營船隻竟然全部需要修繕,這便是年靡軍餉九十萬的數萬雄兵。”他的聲調漸漸變高,“水營船隻沒有好的便罷了,卻有一艘船是好的,只不過上面裝的不是兵將。船上除了有三名巡撫官署的參隨,還有一個人。”

崇禎緩緩環視眾臣,周延儒感覺情況十分不妙,果然聽崇禎大聲叫道:“還有一名建奴,經登萊遼民辨認,此人乃李成梁之侄孫,現官至建奴遊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妙齡王妃要休夫

慕南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沒了!

喲吼吼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