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山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九章 不可小視,晚明,柯山夢,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十九個鹽課司,各地鹽課司自己也販賣私鹽,雖說文登沒有鹽課司,但咱們沒有路子,銷量不會大。”
劉民有滿有把握,他在威海等地都是看人用煎法制鹽,費時費力,對宋聞賢道:“宋先生若是認識鹽商,只管介紹過來,我有個新法子,不用煮鹽,售價會比私鹽還便宜許多。”
宋聞賢先是眼睛一亮,接著就疑惑的問道:“劉先生說的可是曬鹽法?”
劉民有驚訝的問道:“陳大人跟你說過?”
宋聞賢莫名其妙的搖搖頭“陳大人早派在下打聽,在下在登州專門找鹽課司的人問過,山東和北直隸的鹽場原本就慣用曬鹽法,引海水入鹽池,有時分為七到九層,每層變濃後流入下一層鹽池,若是天氣適當,三五天可成鹽,最快的曬鹽法,往鹽池中加入石灰,只需兩三個時辰便可出鹽,且鹽質上佳。”
劉民有吞口口水,原來人家早就會,自己再怎麼弄,成本也不會低多少,更何況自己沒準還不如那些鹽場專業,最多不過是把文登營自己的用鹽解決,他想了好久的法子就此完蛋,心下不由有點失落,宋聞賢看看劉民有的臉色,試探道:“劉先生也不必擔憂,這世道,只要有吃的,就能養著人,銀子又算啥,陳大人老說人多了就賺了,啥都沒人貴。”
劉民有隻得點點頭,他現在也只能寄希望於農業研究室早日拿出高產品種,明末流入中國的有玉米、紅薯、土豆等等,其中的玉米在北地廣泛種植。紅薯和土豆相對較少,皆因產量太低,但劉民有現在顧不了那麼多,至少這些農作物不需要肥田,原本一些未耕種的山地也能種植,那些是真正的荒地,自己開出來的土地。也免去了與當地人糾紛。
陳新的公事房內,周世發和張東正在他的桌案對面坐著,向他彙報情報局最近的情況。這兩個人往屋裡一坐。屋子中似乎都帶著一股陰冷之氣。
陳新緩緩看著手上一份簡略的報告,看得非常細緻,看了良久抬頭對張東問道:“前面部分建奴的用間習慣寫得不錯。以後咱們的情報部還要更多研究作戰物件的習慣。”
張東微微低頭道:“是,大人。”
陳新接著道:“照遼東時建奴的做法來看,他們派來登州的細作當不在少數,咱們的人要多留意工坊、軍營、屯堡周圍形跡可疑者。”
周世發答道:“建奴的做法,一般是收買當地縉紳或軍將,另派一些未剃髮之人,裝作百工流民,出入當地,探聽情形,散播流言。奴酋每欲舉動。必先布機關,潛圖協應。虛實之情,緩急之勢,在在瞭然於胸。最早投降建奴的李永芳,便一直為奴酋主理用間一事。”
張東補充道:“老奴之時。奴兵不擅攻城,每取大城,皆以細作先行,先藏細作,外攻內應,撫順、清河、開原、鐵嶺、瀋陽、遼陽、廣寧各戰皆是如此。其對細作之重視,遠超我大明各位上官,攻克瀋陽僅一日,便派出立功諜探前往遼陽,遼陽一些縉紳與建奴原本便有瓜葛,以家僕名義帶奴諜入城,加上原本在內的奸細,連百姓都知‘奴諜滿遼陽”結果建奴攻城之際,便有奴諜引爆小西門火藥庫,各處火起,城中亂成一片,由此城陷。老奴剛克遼陽,又派出細作扮作敗軍入關,這批共百餘人,十數日便進入京師,四處打探訊息,造謠生事,關內百姓人人皆以為建奴三頭六臂,多因這些人的口舌之功。到後來以訛傳訛,百姓談建奴色變,軍兵望山海關心驚,傳言一到,舉國皆驚。”
陳新點頭道:“建奴的威名也有這些的人功勞,張東你又何得知這些訊息?”
“小人在廣寧時是打行,這些訊息原本也不難打聽,只是各位上官不屑罷了,每每把奴酋當做蠻夷之輩,小看其心智,豈知老奴如此精明。就如遼陽之蒙古人,人人皆以為不可引之入城,唯有上官說可,結果城中放火的,便多半是這些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