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山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三章 暗流,晚明,柯山夢,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皇帝上了奏疏。

陳新聽得大搖其頭,軍民分離說起來理由很堂皇,便於點查實兵,按兵給餉,但東江至少還有十數萬百姓,這些人進了登州根本沒有辦法安置,孫元化提出的同樣是軍屯,但他顯然找不到那麼多土地,這個奏疏交上去也是白搭,但是看得出孫元化還是有些紙上談兵。

東江目前沒有大的動靜,劉興治也老老實實的,但明顯的是,東江鎮已經沒有進攻能力,連騷擾都談不上了。

陳新到巡撫衙門接了王徵,他們一起在水城坐船,王徵是遼海監軍道,登州水師還是很巴結他的,派了一艘小福船送他們到威海。

王徵氣色比那日好了許多,他在陳新面前已經不擺架子,與陳新在船頭閒談,船開出半月灣後,長山島遙遙在望,王徵看著北方道:“十數年來,天下靡費金錢無數,只為那遼東一塊土,每言遼事,便是需兵十數萬不止,今年又增遼餉三厘,此十數萬兵真當用否。”

陳新低聲道:“王大人,有孫大人在,應是當用的,據說標營紅夷炮就二十餘門,那建奴必定難以討好。”

王徵淡淡道:“本官願去威海,除解罪之事外,還有一因,陳大人的文登營多有遼人,正合以遼人守遼土,且文登營必是精兵無疑,陳大人去年兩千多兵,斬首超過一千,何也,兵貴精不貴多,貴土著不貴客兵,管仲曰:有節制之兵三萬足以橫行中原,更何況遼東一隅。本官以為,客兵耗費錢糧,戰心不揚,每每一觸即潰,應遼民中擇精壯衛兵,在遼東之地乘險樹壘,後以遼兵守遼地,尢可堅故鄉故土之思,膏腴耕屯山寨,即以遼地儲遼糧,亦可漸減加添節省之投,略解小民賦稅之苦,於攘外之中得安內之道。”

陳新低頭道:“是,大人高屋建瓴,下官受教。”

王徵滿意的點頭,他原本是揚州府推官,對軍隊也只是紙上談兵,其實遼人守遼地一觸即潰的也不少,反倒是川兵和浙兵這兩支客兵打得最英勇,去年建奴入寇,石柱和酉陽的土司兵在秦良玉率領下勤王,合計共九千人,其中七千由四川布政司供餉,兩千由秦良玉自籌,因為路途遙遠,走到十一月才到京師,此時建奴早就退去,並未如傳言那樣參加四城之戰,原本歷史上也是如此。若是他們能早些到,倒可能和文登營配合全殲關內建奴。

崇禎對秦良玉非常看重,親自召見了她,還贈了她幾首詩,然後把川兵留在了關寧,秦良玉留下弟弟帶兵,自己返回了四川。顯示了朝廷對這支強軍的重視,所以陳新對所謂遼人守遼地並不以為然,更重要的是軍隊的組織訓練和待遇。

王徵得到一個著名將軍的馬屁,意氣風發的站立船頭,他的鬍鬚迎風紛飛,王徵指著北方大聲道:“初陽(孫元化)以掃平建奴為夙願,是以本官願到威海,略盡綿力,下報初陽提攜之恩,上報萬歲知遇之恩,陳將軍亦要時刻以此為念。”

陳新滿口答應,偷眼看他一臉沉醉,心中暗笑道:“就當揚州推官多好,孫元化把你弄來登州,可是牽連你了。到時你就報我的救命之恩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